我們人類生活的美好家園——地球如今已經有近46億年了,按照地球的這個年齡算,應該是我們人類處於中年時期,我們都知道人一旦步入中年後,身體和心理健康都經不起揮霍,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威脅生命。其實地球也一樣,隨着人類生態環境破壞加劇,地球已經受到了很大威脅,作爲宇宙中唯一能夠孕育生命的星球如今是一天不如一天,全球氣候變暖加劇,讓地球出現了巨大變化。

然而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雖然生活在這顆星球中,但卻很少能夠感到這顆星球的變化,我們就像沒日沒夜加班的流水線工人,根本無心理會去關心地球的變化。根據科學家們的不完全統計,地球循環漸進出現的主要變化是膨脹和收縮,一個週期是每隔九天左右,地球就好像人類一樣會慢慢呼吸。

地球是有“脈搏”的,被疑似是生命體,跳動有規律,地域季節分明表現強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有位名叫傑克.奧利弗(Jack Oliver)的科學家發現地球好像“生命體”,有跳動的脈搏,而且跳動非常有節律,每隔26秒跳動一次。當時這位科學家在哥倫比亞大學中的地球觀測所工作,在當時的年代科學技術發展並不完善,很多監測儀器設備都非常落後,只能依靠人工手動檢測,在接二連三的紙質版記錄中,傑克找到了地球“脈搏”跳動的規律變化,而且這種“脈搏”跳動地域季節分明表現更強烈,尤其是在赤道大西洋或者是地球南部的某個地方,就出現了這種節律性的特別神祕的震動,特別是在南半球進入到冬季的時候,亦或是北半球進入到夏季的時候,會表現得更明顯,更強烈。

圖爲傑克.奧利弗

地球爲何會出現這種有節律性的“脈搏”跳動呢?因爲當時科學技術研究有限,傑克對地球的“脈搏”跳動探究也僅限於此,傑克很無奈,他找不到任何理由來解釋地球爲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根據傑克的發現,他推測地球出現的這種“脈搏”跳動變化,好像是有自主意識的獨立生命體,而生活在地球中的一切物種都屬於地球身體中的一部分,就好像是我們人體內的五臟六腑,而對於人類來說,我們就好像地球生命體中的寄生蟲,隨時都會被排出體外,在這個星球中我們也只是暫住一段時間,想要長久存在這個生命體內,幾乎是不可能的。

作爲被疑似的獨立生命體,地球也會像我們人類一樣,有獨立的自愈和修復能力,海洋、大地、山川等自然資源都是這個獨立的生命體中的一部分,每個“器官”也都是相互寫作,分工明確,維持着地球的生態平衡,讓地球一直不斷演化延續。

地球產生的“脈搏”神祕的微震——與溫動和大氣有關

被科學家質疑的地球是獨立的生命體,到底是什麼能夠導致地球出現“脈搏”跳動變化呢?雖然有很多科學家在傑克的研究基礎上又做了進一步探索,但還是無能爲力,科學家們只在一個很小的區域中找到了引起地球脈搏跳動,這個區域就是非洲西海岸中的邦尼灣。它位於幾內亞灣內,西南面爲加納、多哥、貝寧,東南面爲尼日利亞,有尼日河三角洲部分水等多條河流注入。科學家們發現雖然引起地球“脈搏”跳動就是在這個區域,但到底爲何引起脈搏跳動的原因,科學家們也是撲朔迷離,沒有找到最終確切的說法。

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位美國地質學家名叫加里·霍爾科姆,對傑克.奧利弗(Jack Oliver)以及其他幾位科學家的研究非常感興趣,雖然他也不確定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地球出現節律性的“脈搏”變化,但在不斷深入的探索中,加里·霍爾科姆找到地球脈搏中的微震變化主要集中在發生風暴期間,風暴一出現,地球微震表現的就特別強烈。根據科學家們的相繼探索研究後,最終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地球每次出現的微小震動即“脈搏”變化主要跟地球的溫度和大氣變化有關。

根據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確定地球“脈搏”跳動源頭,找到其中原因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利用高精尖設備儀器開始檢測地球出現的“脈搏”跳動的變化,在十五年前,通過三角測量法,根據此前美國地質學家加里·霍爾科姆檢測區域範圍,最終科學家們確定了地球出現的這種“脈搏”跳動的源頭就是在非洲西海岸外的幾內亞灣。

幾內亞灣是大西洋的海灣,屬於大西洋的一部分,赤道與本初子午線就是在幾內亞灣交匯的,它是非洲最大的海灣,幾內亞灣的海岸線構成非洲板塊西部邊緣,它的氣候屬於熱帶海洋氣候。在研究中,科學家們總結到:“地球出現的“脈搏”跳動在幾內亞灣處,引起它神祕跳動的最重要原因不是溫度和大氣造成的,而是海浪引起的。

海洋運動的能量主要來子太陽供給地球的熱量,然而這個熱量沒有均勻的照射在地球中的每個地方,由於熱量引起的差異,造成地球的大氣和海洋運動起來,比如我們常見的風暴,包括海浪,它不斷衝擊海岸線,這種衝擊力量所產生的震動,就是地球“脈搏”的跳動。舉個例子,生活中我們在開車的時候,遇到後車追尾的情況,當兩車相撞所產生的作用力,就會反應到我們的人體中,坐在車中的人會因撞擊的力量產生了不同狀態反應。

地球出現的“脈搏”跳動也是如此,因爲幾內亞灣的海浪不斷衝擊海岸線,這種衝擊力量造成的震動就在全球傳遞,最終被科學家們檢測到了,認爲這就是地球出現的微震。而它的強度大小取決於海浪衝擊海岸線的強度及規律變化,當全球溫度變暖,或者出現風暴等惡劣天氣,海浪衝擊海岸線的作用力就會非常大,而地球出現的“脈搏”跳動也會非常劇烈,也就是微震強度大。

科學家提出的海浪能引起地球“脈搏”跳動被質疑,我國科學家找出新結論

直到2013年,美國地震學會對此項科學研究成果召開了公開探討會,在會上有人提出“爲何海浪會撞擊海岸線”?美國科學家對此做了深入解析,認爲出現海浪撞擊海岸線主要跟大陸架有關,大陸架是在海底,每次海水的衝撞都會引起大陸架變形,爲此這種強大的衝撞力量就會引起地球出現“脈搏”跳動,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國科學家做出的這項科學研究解釋,並沒有獲得大部分人的認可,有人甚至覺得這是自圓其說。

對於地球出現的“脈搏”跳動,每隔26秒就會跳動一次,是不是由海浪引起的,我國科學家又做了深入地解析,推翻了美國科學家得出的地球微震是由“海浪引起”的研究成果,我國科學家經過不斷探索,得出的結論是由地質運動造成的。而能夠引起地質運動最主要原因就是火山噴發。在幾內亞灣區域中,包括邦尼灣,而邦尼灣的不遠處就有一座火山,位於聖多美島上,地球的節律“脈搏”跳動就是由火山運動引起的地質運動,造成微震形成。

爲何只有邦尼灣的火山能夠引起地球“脈搏”跳動,其他地區火山就不能呢?

在世界給地存在火山不計其數,假如邦尼灣的火山能夠引起地質運動,造成地球微震形成,那麼其他區域的火山是不是也能引起地球微震呢?而且邦尼灣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地下又存在哪些特別的地方?關於這個問題,科學家也沒有做出更多解釋,找出確切答案。

從近年來科學家們的檢測數據中來看,地球出現的“脈搏”跳動是有節律的,每隔26秒就跳動一次,就好像是一個生命體,雖然還沒有得到確切的證實,但相信不久以後,這層神祕的面紗終究會被科學家們揭開。

目前的地球在過去漫長的46億歲月中,發生了巨大的生態改變,在它的生命歷程中,發生過恐龍滅絕事件,每一次巨大變化都是地球生態導致的,如今步入“中年”的地球它的生態修復能力越來越弱,經不起人類肆意妄爲的揮霍,更經不起宇宙中任何一顆小行星的撞擊。作爲人類,雖然我們只關心自己每天的喜怒哀樂,沒有關注地球生態發生的微小變化,但我們要明白地球生態環境再也迴歸不到過去的美麗景色,如今我們要做的是去愛護我們的美麗家園,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拒絕白色垃圾污染。相信在今後的歲月中,隨着高科技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會找到更多的辦法,去揭祕地球爲何出現“脈搏”跳動的原因,並幫助地球提高修復自愈能力,畢竟它是宇宙中唯一能夠孕育生命的這顆星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