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王玉珍這個名字,很多年輕人可能不是特別熟悉,但對於她的這首經典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相信很多人還是耳熟能詳的。

歌曲旋律動聽,小時候經常聽媽媽輩的人唱過起過。

這首歌其實是王玉珍在一部電影《洪湖赤衛隊》裏面唱的一首主題曲,一時之間就唱遍了大江南北。

《洪湖水浪打浪》更成爲幾十年來中國人民最喜歡唱的歌曲之一,而在劇中扮演女主角韓英的王玉珍,也隨着這部電影而火遍全國。

王玉珍後來還被被評爲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電影上映59年後,王玉珍的近況究竟如何呢?

王玉珍,1935年出生於湖北仙桃市沙湖鎮一個貧民家庭,小時候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家庭裏面貧窮和飢餓。

她記得有個禮拜家裏沒有菜喫,每天都是豆瓣醬拌飯,這樣的情形還算好的,更糟的是揭不開鍋的時候。

因此,她那時的願望就是能夠喫飽飯,自己養活自己,所以後來的她做夢也沒有想過將來會成爲一個以舞臺爲生的藝術家。

那時候王玉珍從漢口去武昌報考,在歌詠班同去考試的四人中,只有她一人被錄取,她的歌唱之路由此正式開始。

一進文工團,王玉珍形容那時的感覺是"如魚得水",藝術才華閃亮綻放的時刻來到了。

這一年,爲了向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十週年獻禮,王玉珍所在的湖北省地方歌劇院創作了歌劇《洪湖赤衛隊》。

據王玉珍回憶說,爲了能更好地表現這部歌劇,團裏的領導、編劇、演員都去洪湖地區收集素材,體驗生活。

在那裏,他們聽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剛開始的王玉珍自稱並不喜歡這個劇,認爲劇情太簡單,沒有起伏跌宕的劇情。

但當王玉珍深入生活,聽老紅軍講述當時的革命故事和經歷後,她重新閱讀劇本時,就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聽到這些烈士的故事之後,我覺得每一句臺詞,每一句話,都不是口號或是一種臺詞,甚至是用他們鬥爭的鮮血來凝成的。”

所以在飾演“韓英”的過程中,她自己的思想也經歷了一個轉變。

歌劇《洪湖赤衛隊》的第一場演出被安排在洪湖地區,結果大獲成功。

歌劇及電影《洪湖赤衛隊》的成功,也使王玉珍漸漸有了名氣,將她的歌唱事業帶到了一個巔峯狀態。

其實有才華的人,不管身處在怎麼樣的家庭,什麼時代出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在後天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機會來臨的時候牢牢抓住,並且刻苦學習,鑽研,把自身的才華發揮得到極致。

王玉珍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1981年,王玉珍的丈夫沈崇剛作爲水利水電工程專家,被調往北京工作,王玉珍一同前往,成爲了中國音樂學院的教授。

關於他們的婚姻,王玉珍形容說是一土一洋,土洋結合。婚姻美滿的她,總還是想着爲歌劇事業在添磚加瓦,給觀衆帶來更多的優秀作品。

對於一名歌劇演員來說,46歲的王玉珍在這個年齡,其實是能夠繼續在歌劇舞臺上放聲歌唱和施展才華的。可是1991年時,王玉珍患上了腎病綜合症,住進了醫院。

住院期間的王玉珍鼓勵自己:“我是演英雄的,我要用英雄的意志戰勝病魔。”

病痛中的她完全是靠着頑強的意志支撐下來的,爲保持體型和嗓子,她曾拒絕服用激素藥品,堅持服用中藥一年多,但醫治效果不佳。

後面病情惡化,不得不服用激素藥,這讓她的身體發福,而且最大的打擊莫過於讓她的嗓子受到損傷。

她說她最大的遺憾,就是這一輩子只有《洪湖赤衛隊》這一部作品。

“我本可以爲人民演更多戲”。

如今享年85歲的王玉珍,身體還算硬朗,她的老伴沈崇剛已經去世,退休後的她與獨子生活在一起,現在過着淡定而充實的晚年生活。

不知道你還記得《洪湖赤衛隊》這部電影,會唱《洪湖水浪打浪》這首歌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