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 DU

文|唐雅冰

从朋友手中霸道地“借”过安娜·嘉瓦尔达的小说《35公斤的希望》,本想暂时打发无聊的时光,没想到竟然一口气狼吞虎咽地读完,并产生了再细读一遍的冲动。

小说主人公格雷古瓦是家长、老师、同学眼里一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学生。他讨厌学校,不喜欢做作业,害怕上体育课,刚刚13岁就留级两次,被退学,没有学校愿意收留他……作为一个别人眼中的异类,他生活在成长之路的夹缝中,没有自信也没有朋友。他永远是躲在阴影中的那个丑小鸭,是老师和同学眼里又懒又笨的坏学生,甚至一到学校就会肚子疼。回到家,父母因为他而相互指责,无休止的吵架让他背负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就这样一个成绩差得老师不爱、父母不疼的孩子,却拥有着超强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他唯一喜欢过的幼儿园老师给他的评价是:“这个男孩有漏斗般的脑袋,仙女的手指,敏感的心灵,一定可以教育成才。”他送给幼儿园老师的小礼物是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制作的笔筒;七岁时他造出剥香蕉皮的机器;他花两天时间为妈妈改良熨衣板;无师自通地维修割草机;试图发明可以拆换的鞋跟方便山里人行走;帮邻居休整花园;冒着酷暑揭下所有的旧墙纸,用劳动换来人生的第一笔“巨款”……抛开学习成绩不看,他就是一个天才,一个动手能力特强的小天才。

然而,就这样的一个天才,却在学校找不到任何存在感。不过,他幸运地拥有一位在各方面都支持他的爷爷——老莱昂,爷爷的储藏室是他的避难所也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那儿是他快乐的源泉。在那儿,他是常胜将军,他可以指挥各种工具,制作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创造出别的孩子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他被全世界不待见的时候,爷爷始终站在他的身边,让他在唯分数至上的教育体制中能找到一个喘息的避风港。也让他在一次次挣扎中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并听从内心努力为自己寻找到一所适合的学校——格朗尚学校。

“我想生命里不仅有成绩,还有动机。我想来格朗尚是因为,我觉得那里会是让我感觉最幸福的地方。我不是很胖,有35公斤的希望。”这是他打了十二份草稿为自己心仪的学校投出的一份自荐信。短短文字中对学校的向往,对人性化教育体制的呼唤,让人不由泪目。

在过重学业负担、考试压力下,每个问题孩子都是迷失自己的天使,他们往往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却依然希望渺茫,他们一方面背负着家人的沉沉希望,一方面在寻找自我的路上艰难跋涉,那份内心的煎熬别人是无法体验与想象的,也是成人难于走进的一片天地。他们如石缝中的草,寻觅着太阳的方向,挣扎着成长,哪怕一点点雨露,就能带给他们无限的希望。这时候,他们需要一位老莱昂给他们鼓励、支持,给予精神上的帮助。

《35公斤的希望》,给我这个教育人的是反思,是一剂清醒剂。在而今的教育体制下,有多少个格雷古瓦还在成长的旅途上挣扎、哭泣、寻觅?有多少个孩子没有格雷古瓦那样幸运,因为没有一个随时站在身边鼓励的爷爷而孤苦、寂寞,进而自暴自弃甚至走上不归之路?又有多少个格雷古瓦不够勇敢,或者没有那么执着,可以找到心仪且愿意接受自己的学校?但愿我们都能用静候花开的耐心,找到每棵花树的花期,共同呵护到他们惊艳绽放的一刻。

编 辑 | 肖 曦 责 编 | 汪 巧

编 审 | 姜 颖 值班副总编辑 | 张 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