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青島舉行了2020年中國國際農機展。這次國際農機展覽會,以農業機械化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爲主題,吸引包括意大利、德國展團等在內的1800多家中外展商,共有80個類別的各類機械設備參展。

除了各種大型農業機械設備參展比拼外,現場中國農業機器人大賽也辦得如火如荼,一輛輛機器人吸引了大批參觀者的目光,某河北高校更是連斬兩個一等獎,還獲得了最佳創新獎。

很難想象,這就是今天的科技化農業機器。曾經落後的中國農業,正被這一場場農機展、農業機器人大賽慢慢改變。

如今,已經有部分高科技產物開始被運用到農業生產中。東北稻田裏,農民們坐在控制檯,控制着地上耕作的無人攪漿機、插秧機;新疆棉花田間,噴灑農藥的是一臺臺無人機,農民在家用手機就能噴農藥、施肥……

不久前,國家也發佈了一組數據,中國農作物耕作綜合機械化率超7成,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0%。這意味着,"十三五"時期中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重大突破,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不僅有國家在組織力量投入到農業中去,不少社會企業也爲中國農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比如在山東淄博,華爲聯手山東理工大學,利用5G、衛星遙感、大數據等前端科技技術,建設了全國首個生態無人農場。

500畝的農田裏,在中控室技術人員的操作下,臂展長達150米的自走式噴灌機正在進行水肥一體化作業。不得不感慨,現代化農場的先進科技猶如科幻電影一樣,按幾個按鈕,就能實現萬頃金色麥田顆粒歸倉,將農民的勞作方式徹底改變。

還有拼多多,作爲一家社會企業,也一直在服務農業。從拼多多發佈的最新財報看,平臺已經直連1200萬農戶,累計帶貧人數超百萬。而且,平臺單季補貼的100.719億元,很大部分就是用在農產品上。

當然,不僅是幫助農民賣貨,讓他們產有所銷、勞有所得,拼多多還積極建設一套專門服務於農產品的物流基礎設施,優化農產品供應鏈。

一方面,拼多多積極攜手郵政、順豐等企業,構建農產品物流專線,降低農貨出山成本;另一方面,拼多多還積極推動本地農產品上行本地城市,上線"多多買菜",城市消費者下單後超市直接送上門。

通過這條專門服務於農產品的物流基礎設施,不僅消費者能買到更加便宜、新鮮的農產品,農民們賣貨也更加方便,能賺取更多利益,讓種地成爲一項有奔頭的職業。

相信在未來,還會有更多力量聚焦到農業、農村、農民上,這片曾被人忽視的土地,將釋放出更加磅礴的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