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悦刊

人过五十,说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但眼观四周,五十以后的人,不少生活混沌。

前半生懒散惯了的,过了五十,突然懂了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能温饱度日,已是不易。

另一些人,一向是勤勉作派,兢兢业业到这五十岁,原再辛苦些时日,该是享福的时刻了。

说是如此,这人却闲不下来,总操心起更多的事。劳心劳力不说,常也吃力不讨好。

芸芸众生,个人自然是有个人的生活方式。五十以后,依旧停不下辛苦的,有两种。其一,是习惯讨好;其二,是习惯依赖。

-01-

吴大婶就是这第一种,习惯讨好。

五十岁之前,吴大婶有着很传统的耐劳性子,大半辈子都操持着家里家外。如今孩子都有了家庭,家里不紧张了又病了。

提前办了病退,本是在家休养的。人过五十,退了能静养也是福气了。

这福气没延续多久,大婶又揽上了活,带孙子。

你说是情愿的,也没那么情愿。你说的强迫的,也不算太“强人所难”。

大婶习惯了,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想拒绝也说不出口。一怕孩子生气,二怕就算孩子理解但也会有怨言,难免亲子关系生疏了。

再有,就算不讨好点孩子,现在自己能自给自足,病了也能自己承担,往后年龄再大点,还是有点后怕的。

养病的日子,又添上了养孩子的烦恼。

现今,孩子算是彻底丢给大婶了,老房子的学区也不错,儿子一家有这帮衬,日子是不紧巴了。

孩子生活费,大婶退休金里扣。儿子一家没觉得有不对的地方。

讨好是讨好了,但似乎儿子也不是那么领情。

-02-

吴大婶的又一病友夏阿姨,恰好和她一起病退了。

夏阿姨的性子,却不是那种讨好型的,但却是极度依赖型的。

夏阿姨有个女儿,当初因为家里一直不同意远嫁,和前任分了最后相亲了本地一家人。

把女儿留在身边,做母亲的不舍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确实夏阿姨太依赖这女儿了。

病退之后,身体其实恢复不错,但却常常耍孩子脾气,嚷嚷着这里痛那里痛,把女儿从工作单位、从她夫家、从各种场所喊回来看她。

女儿是挺有孝心的,周末基本在娘家过的。

但即便是这样,夏阿姨还是嫌陪她的时间太少了。经常变着花样让女儿守着她。

女儿虽然嘴上不说,但也能看出来,心力交瘁。这个年纪的孩子,有自己的家庭,有正经工作要做,哪能天天耗在家里。

一来二去,被老母亲折腾久了,女儿心里也有了怨言。

-03-

人过了五十,该是到了更理解生活,更能通透的时候。

但诚如吴大婶和夏阿姨选择的这种过法的人,还是不在少数。讨好和依赖,是需要善用的。一旦过度,带来的效果却是大打折扣。

席慕容说:“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要使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 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这段话放在此处,也深有意味。

人过五十,在处理亲子关系、其他人际关系,理论是大相径庭的。保持一定的距离,往往更能促进良好关系的发展。

对身边人提出的要求,需要权衡。亲密关系,不能演变成“道德绑架”。同样的,也不能因着自己的“辈分”,去绑架身边人。

任是哪一种,过了五十,生活态度都应该知晓,要过得好:不讨好,也不依赖。

本文为悦刊原创,心有所,光阴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