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娛樂原創

文丨栗子酒

編輯丨李芊雪

不少電影創作者經常面臨同樣的困境:歷經艱辛把電影拍完,但不知道如何讓影片被更多人認識,不知道如何精準觸達影片的受衆人羣。從而,影響票房成績。

今年年初開始流行的線上發行,某種程度上,成爲解決這種困境的良方。越來越多的好故事通過線上渠道觸達觀衆,獲得更多曝光機會的同時,還收穫了市場和行業以及主流獎項的認可。

一個直觀的表現是,不久前,在愛奇藝以PVOD模式發行的《春潮》,獲得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兩項提名。可見,主流獎項對優秀作品的肯定,並沒有被髮行模式侷限。正如愛奇藝會員及海外業務羣總裁楊向華在中國網絡電影週上所言:“好電影不侷限在發行模式或大小屏幕。”

放下發行偏見

迴歸內容品質

與國內的發展路徑相似,線上發行在海外電影市場同處在發展期。不過,海外市場的輿論環境對線上發行並不友好,甚至,行業對線上發行的態度還影響到權威電影節對獎項的評判。

2019年,海外流媒體平臺Netflix自制的電影《羅馬》衝擊奧斯卡時,就曾在好萊塢電影行業引發大面積聲討。美國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更是公開表達不滿,認爲“不在劇院發行的電影,是對劇院電影體驗的傷害”。他甚至向奧斯卡主辦方提出改變相關規則的建議,要求參評奧斯卡的影片必須在院線上映四周以上。

《羅馬》劇照

但是,《羅馬》的內容品質幾乎是有口皆碑,市場給影片的評價並不低。爛番茄新鮮度一度達到96%,影評人聚集的MTC也給出了90分的高分。即便如此,《羅馬》爲了進入權威獎項,不得不“一退再退”,甚至不得不在線下上映,以獲得“衝奧資格”。

相似的情況同樣出現在2020年,Netflix再度以《愛爾蘭人》《婚姻故事》《教宗的承繼》等影片組建“衝奧梯隊”,相關影片都在院線上映一個月。然而,即便《愛爾蘭人》《婚姻故事》在今年奧斯卡已獲得不少提名,但在被視爲奧斯卡“前哨”獎項的金球獎評選中,Netflix提名頗豐卻收穫寥寥,很多人也由此不看好Netflix在奧斯卡的表現。

不止是奧斯卡對線上發行帶有“偏見”,此前,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也以種種限制變相取消了Netflix的參賽資格,傳統線下渠道及製片方在海外市場的集體抵制,使得線上發行電影在尋求專業性認同上艱難前行。

不過,相比電影行業的“嚴格”規則,今年,Netflix在艾美獎斬獲160項提名刷新紀錄,海外市場在劇集上已經基本打破了發行界限。如今,Netflix的電影雖然“評獎艱難”,但今年終憑《美國工廠》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美國工廠》劇照

相比之下,國內的主流獎項則寬容不少。截至目前,在電影領域,網端發行的《春潮》此次入圍金雞獎兩項提名是一個重要節點,且從影片入圍後的市場反應來看,影迷均持積極支持態度。《今日獨家觀察》欄目採訪了一些影迷,有人對此表示:“我覺得在哪看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內容。”也有人提到:“從藝術角度來說,大家是沒有高低優劣之分的。”

值得注意的是,與國外強硬的參評規則不同,國內凡是通過審查拿到龍標的影片,無論通過哪種渠道發行,都可進入主流獎項的評選範圍。市場環境和主流獎項在專業性評判上,給了網端發行內容更多的包容。

而在劇集領域,包括白玉蘭、金鷹、飛天等在內的主流獎項都已向網絡劇開放,其中,愛奇藝的自制劇《破冰行動》還在今年的白玉蘭獎中拿下最佳中國電視劇獎,成爲首部獲得白玉蘭獎的網絡劇。

客觀來講,就影視行業自身發展而言,發行渠道差異並不能決定內容優劣,業內關於內容的權威性評判本就更應該關注內容本身,而非拘泥於發行界限。如此看,《春潮》的獲獎於整個視頻行業而言具有里程碑意義,即是權威電影節對於多元渠道發行的認可,也意味着好內容不再拘泥於屏幕大小。

從話題本身出發,海外市場,奈飛爲什麼執着於衝擊奧斯卡及其他主流獎項,關鍵在於主流獎項的入圍或得獎,是對其製作發行能力的認同,有利於其內容影響力和品牌的形成。

依據奈飛例子反觀國內市場,在更具包容性的發展環境內,《春潮》入圍金雞獎,是視頻平臺被主流獎項認可的第一步。事實上,視頻平臺的內容創作能力和運營能力,在劇集市場已經多次被印證,隨着視頻平臺將觸角伸進電影創作領域的更深處,也將在電影行業釋放出更大的能量。未來,在電影內容上,成功發行了《春潮》的愛奇藝,或將憑藉其自制能力產出更多衝擊權威獎項的影片。據瞭解,由愛奇藝影業出品的電影《彷徨之刃》《掃黑·決戰》已殺青,預計將陸續登陸院線。

尋求多元商業化模式

電影人需要更普視的機會

今年以來,從《肥龍過江》《大贏家》到後來的《春潮》等,院轉網發行的影片越來越多。

另外,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中國電影產量分別爲970部、1082部、1037部,但是同時期每年上映的國產電影數量爲355部、394部、422部,對比可知,國內的電影產量很難被線下完全承載。

圖片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也是因此,業內越來越多從業者嘗試探索線上發行路徑,而在這些嘗試背後,他們真正關心的問題,實際上是通過哪種發行方式能夠對接更大的市場,實現更高的商業轉化,以及內容上的價值認同。

基於這樣的關注點向回看,以往,一部影片線下發行,一來意味着商業化的可能性,二來線下發行也是影片參與各大電影節獎項評選的“通行證”,而獲獎帶給創作者個人及團隊的價值實現,不僅是一種權威性認同的榮譽,更是宣發加成,能夠有效提升市場期待,最終助推電影人走上更好的發展道路。

但現在,行業的發展環境出現了一些變化。

一方面,在線上發行的《春潮》能夠入圍金雞獎兩大重要獎項,反映出主流獎項在優質內容評選上並沒有對發行方式做明顯區分。這個信息的釋出,將給到電影人更多選擇,即並非只有線下發行才能得到權威性認可獎項榮譽,線上同樣可以被認同。

另一方面,線上發行經過幾年的發展,最初,愛奇藝率先建立分賬模式,後又探索PVOD模式嘗試單片付費,其他平臺也在跟進,行業逐步架構起相對完善的商業模式,對不同影片的適應性逐漸增強,市場空間也隨之拓展。

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9.01億,幾乎覆蓋了電影所有的主流消費人羣。而主流視頻平臺的會員規模整體也已達到3億以上。

羣體聚合釋放出可觀的商業化空間,而視頻平臺經過十多年的成長,也逐漸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法論,能夠幫助影片精準對接潛在受衆羣,這也是電影人走向線上發行的關鍵所在。

另外,從目前的消費市場反饋來看,相較線下更偏重“儀式感”消費、社交消費的觀影場景,網端發行實際上填補了碎片化、私密空間觀影的行業空白。線上所提供的實際上是一個更普適的觀影機會,能夠將更多的觀影人羣納入電影市場的輻射範圍。

發行的本質

應該是讓創作者連接市場

《春潮》作爲網端發行影片,能夠入圍金雞獎,並非偶然。

此前,《北方一片蒼茫》也曾斬獲第47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虎獎。鹿特丹獎是以新生代電影人及電影作品爲主的世界級獎項,國內入圍的另一部影片是《回南天》。兩部影片都由愛奇藝聯合出品,並在愛奇藝發行。

《北方一片蒼茫》劇照

據瞭解,《北方一片蒼茫》原名《小寡婦成仙記》。愛奇藝偶然在一次電影節上看到後,便決定買下該片版權,並將其改爲現在的片名,繼而幫助影片報名全球各大電影節,纔有了後來的獲獎經歷。

相似的經歷不止一次,除了鹿特丹獎之外,愛奇藝聯合出品的影片,《八月》《氣球》《棒!少年》分別在金馬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海電影節、FIRST青年影展等各大主流電影節有過入圍或得獎經歷。

能夠持續捕捉優質內容,不是偶然,折射的是平臺的內容把控力和前瞻性。同時,衆所周知,主流電影節的肯定,對於電影作品來說是天然的宣傳發行金字招牌。而愛奇藝能幫助片方對接各大電影節和市場,提高優質影片關注度,找到合適的消費人羣,或許也是網端發行逐漸吸引到更多片方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任何一個發行渠道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連接。讓內容能夠與核心受衆達成連接,這是一個發行渠道被市場認可的關鍵。

於院線而言,這種“連接”的直觀反映是排片量,但院線有限的排片空間很難顧及到所有的內容。據鏡像娛樂觀察,每天排片量在1%以下的影片佔比大多達到70%以上,但這些影片中並非沒有優質作品。當前正在上映的影片《光》,豆瓣評分達到7.5分;《冬去冬又來》則獲得第12屆First青年影展最佳劇情長片、最佳演員兩項提名。但是,這兩部影片排片目前都在0.3%以下,後者上映兩天票房僅13.2萬。管中窺豹,相似的影片不在少數。

圖片來源:貓眼專業版

相比之下,網端發行渠道以更靈活的合作模式連接創作者和消費市場,爲優質內容創造了更多機會。今年兩會期間,侯光明、張光北、尹力、馮遠征、張凱麗等16位全國政協委員也聯名遞交提案,認爲當前的中國電影產業,需要着手建立電影作品面向多渠道發行放映的工業標準體系。

行業對多渠道發行方案的推進,實際上也是向電影發行的本質迴歸,讓更多好內容在影片所對應的市場中釋放價值,纔是行業立於拐點之時,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

鏡像娛樂原創文章

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編輯署名,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