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套路,不江湖。

小区旁边空置已久的街铺,最近忽然挂出“茶庄结业低价处理”的大红条幅,摇身一变而为“捡漏”的所在。

犹记得一个多月前,这里还是甩卖家具的场子。而去年这个时候,“服装店撤场甩卖最后三天”的喇叭声足足嚎了两个月。

好奇踅进店中看看。里面除了散乱堆放的货品,并无任何家具、货架。地上摆满了低档紫砂壶、茶具,靠墙的纸箱上则是一筒筒杂牌普洱茶,手写的标签上注明“100元3片”、“50元/片”不等。店内的玻璃屏风上,“**教育”的不干胶还未来得及撕掉。显然,现场“处理”的货品与铺面原本的属性并无关联,却同前几轮“撤场甩卖”玩的是一样的江湖套路——永远撤不完的场,永远的“最后三天”……忽悠的正是那些偏爱“捡漏”的主儿。

“店主”对每一位进店的顾客,都会摆出一副“亏大了”的可怜样子。这招还挺管用,没多大工夫,就有个光头佬挑拣了一大堆茶具,高高兴兴微信转账买单了。

这种“卖惨”套路,在练摊江湖算是比较“高端”的玩法。摊主会刻意寻找那些濒临倒闭或刚刚清空的场子,以日租或月租的方式谈妥场地价格,蹭“倒闭”的热度甩卖货品。等到周边的“鱼”钓得差不多了,立马收摊走人,换一个地方继续“撤场甩卖”,继续“钓鱼”。可想而知,此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练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售卖任何有诚意的货品,摊主唯一追求的就是利润最大化。人一走,连个影儿都不见了,哪管什么品牌与口碑,对货品质量也完全可以不负责任。

人们出于潜意识的同情心或“捡漏”心态慷慨解囊,是“卖惨”套路得以成功的基础。与之对应的另一个极端则是“卖乖”。

前不久,在茶叶市场喝茶,遇到某普洱茶品牌的代理商。聊起该品牌的年份茶,代理商如数家珍,引以为傲。虽然在零售市场基本走不动,该代理商却并不以为然,坚拒同任何中间商合作。他的理由是,自己存了十多年的茶,一切增值的利润都应该属于自己。至于卖不卖得掉无所谓,如果遇到“有缘人”,高价转让一两片还是可以的。

如果说“卖惨”式“撤场甩卖”套路主要对草根消费群有效,奇货可居的“卖乖”式套路则对有消费力的客户屡试不爽。明明是货品已经爆仓,偏要摆出一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姿态,吊足了客户的胃口,价格拉得够高,方才抛出网去,这是“坐地生意”江湖另一种比较“高端”的玩法。比起练摊江湖的“卖惨”,其实也高明不到哪去,都是一路货色。

说到底,无论“卖惨”与“卖乖”,都非正常的经营行为,处处透出小老板的狡诈与故步自封,目的都是蒙一个算一个,利用的正是人性的弱点。

茶的江湖并不浪漫如诗,侘寂时光可窥人性之暗黑。

如“六神磊磊”老师所言,“江湖是客栈、驿站、渡口、码头,是大车、跛驴、残羹、冷炙,是屠户,是船家,是草料场,是山神庙,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构成江湖人生活的一切一切的组合。浪漫的、市侩的、混浊的、污秽的,像火锅一样融为一炉,五彩斑斓,又泥沙俱下。”

“卖惨”与“卖乖,”皆是江湖。无套路,不江湖。

文:老茶鬼(茶界独立评论员)2020.11.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