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在前方

近日有一則消息稱,美國已經成了由多家行業巨頭參與的6G聯盟,其中包含像蘋果、谷歌、愛立信、貝爾以及三星這樣在移動通信領域的大公司。但是在成立這個聯盟的時候,卻拒絕國內像華爲和中興這樣在5G技術有着領先技術的企業加入,意圖很明確就是爲了在接下來的6G時代,保持絕對的領先位置。

5G時代剛剛拉開序幕,但是歐美巨頭們卻搶着加速6G通信技術的研發,這主要是因爲目前全球主流的5G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內華爲和中興等企業手中,與此同時,全球的5G網絡基礎建設基本上無法脫離他們的技術支持。即便是這樣,從去年開始對於華爲的5G技術歐美國家採取了限制和禁用等手段,使得5G的全球化技術推進的非常艱難。

目前全球5G技術最爲發達和普及率最高的地區要數我國了。據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的5G基站數量已經突破了60萬座,提前完成了今年的既定目標,基本完成了國內大多數城市的5G覆蓋。而且5G用戶規模已經突破1.2億,成爲全球5G用戶數量最多,覆蓋最廣的國家和地區。種種跡象表明,我國已經在5G時代走在了全球的最前沿。

反觀曾經移動通信最爲發達的歐美國家,由於對於5G技術的謹慎和限制,導致這些地區5G技術的普及率非常低。雖然今年蘋果發佈了搭載了5G基帶的iPhone12手機,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善。

一方面,運營商們急於在先進的通信技術佈局;另一方面,當地政府又做了諸多限制,導致了基礎建設方面舉步維艱。

跨過5G直接開展6G研發,雖然從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缺乏基礎的商業支持,其前途可以說充滿了不確定性。一般來說移動通信技術都是一代代的穩步迭代來實現發展的,這主要是現有商業化應用的升級來作爲有效支撐,有了需求才會對新技術產生價值。

放在4G到5G的升級是同樣的路徑,所以在升級6G的時候就必須有5G的基礎作爲支撐才能實現其商業化應用的價值。

4G時代是全球移動互聯網高度發達的必然結果,實現了移動端的視頻播放,智能化設備交互、數據的高速傳輸等大範圍的應用。配合移動芯片技術的發展,延生出了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以及車聯網等應用的需求。

有了這些需求對於5G的應用纔有了堅實的基礎,5G大量數據的高速傳輸、低延遲以及高容載率是實現這些領域商業化應用的技術優勢。所以我們可以預見到,國內在5G基礎建設完善後,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車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將會得到底層支持,從而飛速發展。

反觀歐美等國在對5G技術的限制後,嚴重壓抑了這些領域的發展,沒有有效的技術支撐導致在大範圍的商業化應用很難持續。跨過5G直接到達6G時代,那麼這其中至少有着10年的空檔期,等到6G技術商業化後,才能開始對於缺失的5G時代開始補課,很可能就爲時已晚,而且前期的投入將會是非常巨大。

自然的發展規律是很難逆轉的。在6G時代到來的時候,我們已經完成了萬物互聯的基礎搭建,這時候就能輕裝上陣順勢升級迭代進入到6G時代,可以預計在那個時候我們依然會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