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甘蓝蓝

十点读书原创

你最难的时候是怎么过去的?

一个朋友前些天和谈了四年的男朋友分手,这段恋情从25岁到29岁,可以说是她青春最美好的岁月。

失恋的她没有抓着朋友倾诉,也没有疯狂购物或者出去旅行,只是请了几天假一个人呆在家里。

为了不让自己胡思乱想,她就读书。

有一天翻到《人间是剧场》的一句话,让她心里一惊:“现在困扰你的问题,五年之后你会怎么看待它?”

是啊,五年之后,她34岁,也许会遇到更爱的伴侣,也许会有更好的事业,也许还是孤单一个人,做着重复的工作。但可以肯定的是,五年之后,她一定不会为这个人这么痛了。

“这么想,现在的痛,其实是值得珍惜的吧,等它完全消失的时候,这段感情就彻底结束了。因为一定会失去,所以才要珍惜。”

没有悲春伤秋,没有自怨自艾,一段错失的爱情,因为一本书、一句话,给了她更豁达通透的态度。

毛姆说:

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你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开生命中所有的灾难。

读书越多越相信,阅读的意义,不只是生活的避难所,更是人生的百宝箱,那些看不懂的事,参不透的道理,走不出的困局,人生遇到的所有问题,书里都有答案。

20岁时,嫁了自理能力差的丈夫,从知识分子家庭的大小姐,变成劈柴生火的“灶下婢”;

整个年轻时代,都在战火中度过,经历颠沛流离、亲人离散

50多岁,一门心思做学术的夫妻二人,都被打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下放干校做农活儿。自己的女婿因为被人冤枉而自尽,女儿孤苦一人留在北京。

70多岁,唯一的女儿因病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紧接着不到一年,丈夫也溘然长逝。

这样的一生,如果放在普通女人身上,她大概率会成为一个怨妇。

但因为她是杨绛,无论什么境况之下,她都与书为伴,这些经历不仅悲而不苦,还磨练出生命的韧性和从容。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美国大学的法学硕士,杨绛回忆他:

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浩气冲天,掷地有声。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我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书给了她学识和修养,更打开了通往人性世界的一扇窗,她在书里看了太多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让她学会为人处世之道,心境通达。

在干校劳动时,她被分配去洗厕所。她把厕所擦得干干干净,没事的时候,就坐在马桶上看书。

杨绛先生曾说:读书多了,内心才不会决堤。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读书,是增长智慧的捷径。它让你无须身处险境,便能窥探人心复杂;无须踏遍山川,就能看见世间百态。

胡歌是娱乐圈出了名的爱读书之人,在他经历人生低谷的时候,是阅读让他找回人生的意义。

2006年,正当红的胡歌发生一起车祸,他的助手在车祸中身亡,自己也受了重伤。

他无法面对创伤后的容貌,还曾一度有轻生的念头。

在那段离开众人视线的时间里,朋友们推荐了很多书给他。他后来回忆:“黄磊老师推荐的柏杨大师的书、易中天老师的《百家讲坛》,是那段最黑暗艰难时光的精神寄托”。

复出后的胡歌,少了之前的少年天真,却多了几分深沉淡定。他在专栏里写到:“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填满它吧。”

杨绛说:“读书多了,容貌自然改变。”

说的不是外在容貌,而是由内而外的气韵。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能够安安静静地读完一本书,就能找到对抗焦虑与恐惧的力量。

周国平在《思想的星空》中说过一句话:

一本书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的经典,它的力量多半不是缘于它自身,而缘于它介入我们生活的那个时机。也就是说,你正当好的年纪,遇到一本正当好的书,人生可能就会因此发生正当好的巨变。

当越来越多人陷在手机屏幕中时,作家麦家,关掉了微博、微信,删除了新闻APP,与外界一切碎片化的信息隔绝。

他说:“浅阅读只能用来打发时间,内心不会有任何成长,只有深阅读才能‘养心’。”

麦家相信,一旦遇到了人生重大考验,或者世界发生大变化,深阅读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

因为有深阅读,有大量的思考,心理就有一定的见识,有一定的毅力和坚持,这种东西在变化当中,甚至在灾难当中会体现出价值。

比如年初疫情爆发,灾害面前有两种人:

一种人还没被感染,就已经惊恐万分,纷纷上街疯抢双黄连;

另一种人,即使被感染,躺在方舱医院里,手里还能捧着一本厚厚的书,专注且从容。 ”

余秀华已经出了五部诗集,写诗让她备受争议,也让她成为“自己”。

因为出生时缺氧,余秀华成了一名脑瘫患者。19岁那年,父母做主给她招了个比自己大13岁的上门女婿尹世平。

尹世平娶了一个“脑瘫”,自然是不甘心的,他甚至从来没有尊重过这个女人。

刚刚新婚的时候,有一年过年尹世平喝了酒,他在前面跑,余秀华在后面追,她摔了跤,尹世平站在远处看着她,开始笑……

村子里那条一到下雨天就满是泥泞的路,和嘲笑她的丈夫一样,是余秀华的噩梦。

幸好还有书。虽然只是高中毕业,但余秀华爱看书,爱写诗。后来又学会了上网,开始在论坛上发表诗。

2014年,她的第一本书《摇摇晃晃的人间》出版;2015年,她的一首诗在网上被转发超过100万次。

这时候,她掏出25万稿费,丈夫终于同意跟她离婚。

因为与生俱来的残疾,余秀华前半生都在泥地里打滚,但因为有书,身在泥潭,也要仰望星空,她才获得掌握自己命运的可能。

作家卡尔维诺说:“我对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没有信心。我相信缓慢、平和、细水流长的力量,踏实,冷静。

一本好书,静静抱坐读到日月无光,人就在书里起伏,掩而不听那尘世喧嚣,独享这世间最宁静的快乐。

多少人因为《平凡的世界》,有了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和向往,激励自己走出小镇;多少女孩因为《傲慢与偏见》、因为《简爱》,知道自己一定要独立、一定要有丰盈的灵魂。

人生而茫然,读书,帮助我们拨开眼前的迷雾,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读曹雪芹,你会看到“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道理,看到家族兴衰、人情冷暖;读苏东坡,你会看到他在几次被贬的落魄之下,依然保持诙谐、乐天的达观;读汪曾祺,你会发现写字、画画、做饭,每一件看似平常的事,都有发掘不尽的快乐;读张爱玲,你会懂得爱别人胜过爱自己的人,总会被爱所伤,好的爱情的前提,是爱自己……

2020年,我们遭遇了一场疫情的突然侵袭,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温度第二高的最热夏天,见证了最具戏剧性的一场美国大选。

对当下,我们有不解,对明天,我们有疑惑。

迷雾重重,不如读书。

在充满了不确定事件的2020年快要过去的时候,我们邀请你和十点君一起,在阅读中寻找确定的力量。

十点读书联合人民日报数字传播、人民阅读、有数青年等权威平台,共同发起#向世界安利1000本书#征集活动。

我们邀请了50位好书领读人,包括:阿来、白冰、保剑锋、卜冠今、陈赫、陈小纭、程璧、迟子建、大鹏 、邓恩熙、费启鸣、冯骥才、高至霆、关晓彤、管虎、胡先煦、黄晓明、寂地、解玺璋、金晨、金泽、郎朗、李晨、李光洁、李晓峰、刘心武、刘醒龙 、柳岩、麦家、孟子义、苗苗、南派三叔、牛骏峰、七堇年、邱华栋 、水木丁、孙艺洲 、王玉雯、王媛可、王智、吴昊宸、Yamy_郭颖、于明加、余世存、余秀华、张皓宸、张婧仪、张一山、郑永春、周国平。(排名以嘉宾姓名首字母为序)

7位少年领读人,时代少年团马嘉祺、丁程鑫、宋亚轩、刘耀文、张真源、严浩翔、贺峻霖。

我们相信,阅读是有力量的。

阅读可以让我们在艰难时刻,找到出路。字里行间传递的默念,可以绽放人生。

1000本书不止是书单,而是每一个曾经或者正在拿起书本的人,面对人生的态度和前行的信念。

我们阅读,就不孤单;

我们阅读,就会强大;

我们阅读,就有信念!

参与方式:

在留言区写下你向世界安利的一本书,你的推荐,将有机会入选#向世界安利1000本书#书单。

把你的“人生之书”告诉我们,它也许是深刻影响了你的眼光、你的态度的;

也许是你在迷茫焦虑的时候,为你点亮了一盏灯的;

也许是你希望你爱的人、关心的人,都能读一读的……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和十点读书将联合韬奋基金会共同向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捐赠1000册图书

我们的共同努力,会让阅读这件美好的事,绽放更多人的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