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峯會暨中國化工報理事會第十六次年會側記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蔓延,儘管初冬的寒意侵襲大江南北,但業內對11月21~22日在湖北枝江舉行的2020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峯會暨中國化工報理事會第16次年會的期望依然熱度不減。年會吸引了政府領導、專家、行業管理者、中外企業家和化工園區負責人等300多人,相聚在美麗的長江之濱。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這已成爲長江經濟帶各行各業發展的共識。坐擁長江“黃金水道”的枝江,如何推動石油和化工產業綠色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會議期間,與會嘉賓和代表走進宜昌姚家港化工園和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實地考察,零距離感受“三峽水鄉、田園枝江”的綠色化工魅力。

21日下午,代表們從枝江市區驅車10多分鐘後,位於枝江西北方向的姚家港化工園便映入眼簾。“園區規劃面積42.7平方千米,建成面積22平方千米,目前已聚集企業80家,化工產值佔宜昌市化工總產值1/3。”枝江市委副書記、市長餘峯介紹說,近年枝江圍繞化工新材料、醫療用品及高端紡織、綠色食品製造、先進裝備製造四大傳統產業加快轉型,電子信息和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崛起。同時以姚家港化工園爲主陣地破解“化工圍江”難題,一企一策推進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治綠”,並立足現有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重點向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工、醫藥化工發展。

目前,姚家港化工園形成了完整的煤、磷、鹽三大化工產業。作爲園區龍頭企業,三寧公司經過50年持續發展,從年產3000噸合成氨的枝江縣化肥廠,嬗變爲集煤化工、磷化工、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和工業服務業五大板塊爲一體的大型化工企業。最近,三寧公司投資100億元在姚家港化工園新建的52萬噸/年合成氨、52萬噸/年緩控釋尿素聯產6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建成,陸續進入試車階段。這是湖北省最大的單體產業項目,也是長江經濟帶循環發展、延鏈補鏈的示範項目。

在三寧公司展示中心,一幅幅圖片、一組組數據、一件件實物,與會代表見證了該公司艱苦創業、加快升級和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建設美麗化工的“三寧道路”,爲三寧半個世紀發生的鉅變所震撼。

在乙二醇項目中控室,碩大的電子屏上顯示着採用機器視覺技術實時傳輸的生產裝置高清視頻畫面,實現智能監控。“我們正在建設全國先進的智能工廠。項目分兩期,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完成,實現了乙二醇工廠5G全覆蓋。”聽着講解,看着眼花繚亂的大數據採集信息,代表們對三寧數字化、智慧化的先進技術嘖嘖稱讚。

第一次參加年會的山東康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先江對記者說:“三寧5G智能工廠確實先進,爲我們農藥企業建設‘黑燈工廠’提供了示範標杆。”

“三寧5G智能工廠不僅將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確保產品品質,還有助於企業實現本質安全、環保管控。”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告訴記者。

“看看你們裝置的迴轉爐!”在北控城市環境資源(宜昌)有限公司建設的姚家港園區危廢處理及資源化項目現場,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不僅詳細瞭解園區危廢、固廢處理基本流程,還十分關心工藝和設備國產化情況。這是湖北省最大的危廢處置及資源化利用項目,年處理40大類361小類工業危險廢棄物10萬噸,2019年10月建成投運。

姚家港化工園位於長江北岸。在三寧公司控股的寧港物流有限公司,代表們看到巨大的卸船機“站”在碼頭之上,下面的煤炭棧橋和管道直接與一路之隔的化工企業相連。據介紹,該公司共有碼頭8座、泊位12個,其中危化品儲罐5萬立方米,2個煤炭泊位年吞吐量達400萬噸,煤炭裝卸、配煤、儲存、運輸全部自動控制、機械化作業、封閉運行,構建起水公鐵綜合運輸體系。

“貨輪運輸來的煤炭原料通過棧橋輸送到三寧公司的煤筒倉,實現煤不落地,企業生產方便多了。”陝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祝慶瑞告訴記者,三寧公司通過與晉煤集團合作補上了原料緊缺的短板,打開了企業快速發展的突破口。

延長石油延安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雷霆等與會代表認爲,以前對枝江瞭解並不多,通過參加理事會年會尤其是現場參觀後受益匪淺。姚家港化工園及三寧公司堅持科學、綠色、智能化高質量發展,爲化工企業樹立了榜樣。(李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