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对太子的回答表示了极度“无语”的态度。若是没有大臣在现场,估计早就生气了,一是为了顾及储君的体面,二是他打得是遵循自己教诲的牌子,不好说他什么,所以才岔开话题,让上书房大臣尝尝天津桂顺斋新进的沙琪玛。

其实刚开始康熙对胤礽的回答还是饶有兴致的,只可惜越往后越不靠谱。主要在于一点:没抓住要害,或者说踩空了。自古治国之君靠的主要是两方面:道和术。道是冠冕堂皇的,比如以百姓之心为心。但是往往没有什么操作性,及时你确实这么想的,但要做到,必须用“术”,否则就是坐而论道地空谈。

因此太子的回答其实是中规中矩的,父皇的德教当然是好的,但那仅仅是“道”,人君要识“道”,更要用“术”,两者紧密结合才能把国家治理好。胤礽首先把父皇教诲抬出来,要训他不等于训康熙自己吗?太子贬低四爷他们的“术”,恰恰是他所缺乏的。

所以康熙表现出的其实不是生气,而是担忧,担心未来的大清皇帝是温室里养的花,不识人间冷暖,不吃宫里而用天津的萨其玛,也有希望他能体会出宫历练的必要和不易。既然他又不出去,宫里的事能不管管好吗?于是又责备他应该关心照顾好在外奔波的阿哥家里。内外都不得意,不称心,距离废黜还会远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