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代馮夢龍收錄進《警世通言》故事的《白娘子永鎮雷峯塔》爲代表作的白蛇故事,現已經成爲了我國的四大民間傳說之一。這是我國最早的完整版白蛇故事,但是在此之間各種筆記雜著中,顯現的並不是這樣的白蛇,

先說關於蛇的故事在中國就已經是相傳甚久,比如人皇伏羲,妖皇女媧在傳說中都是人首蛇身。而在《山海經》中葉有關於白蛇的記載:“柴桑之山,……多白蛇。”。但是純粹的關於白蛇變成人的故事,最早卻是要追溯到唐代的文言小說《李黃》之中。

這是一部暗黑童話,據書中記載。在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隴西有一位書生上京趕考,在長安的東市見到了一個貌美的寡婦。他受這寡婦的誘惑前往,與其同居了三天。等到第四天李黃離開,周邊人都聞到了他身上竟然有一股蛇的腥味兒。

而沒過多久,李黃就感到自己全身犯疼,不久就覺得自己已經病入沉痾。對其妻子說到:“我要死了”,並告訴了妻子其與寡婦的相遇。一邊說話,一邊就只見他下半身化爲了膿黃腥臭的膿水,漸漸地竟是隻剩下一顆頭顱。

妻子尋找到李黃說到的寡婦所在處,卻發現根本就沒有什麼人。這一處就是一個廢棄的園子罷了。而周邊的人都說,這裏面的大樹上,住了一條巨大的白蛇。這是最早關於白蛇化人的傳說,其後因爲這小說十分的出名。

於是接下來又有大批的人模仿,但是在這些傳說中,白蛇大多都是保有妖性的醜惡形象。白蛇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化身爲美人,誘惑男人,然後害了他們的命。主要的意義就是被當年的封建衛道士當做是說教的工具,表明了女人皆是禍水的形象。

這樣的風潮延續了約有百年的時間,在這百年的時間內,白蛇都是妖性的,禍水的化身。時間一直到南宋時期,又有一篇文言小說出世,就是《夷堅志》卷二中的《孫知縣妻》這一章節。

這裏的白蛇是真真實實將自己當做是孫知縣的妻子,夫妻二人感情十分好,但是孫知縣卻在無意間發現了妻子的真實身份,直接嚇得憂鬱而亡。這是第一次,將白蛇故事由嗜血的妖性向人性轉化。

而現如今流傳已久的《白娘子傳奇》真正起源,是南宋的話本《西湖三塔記》而來的。講得就是三妖爲禍人間,一正義的道士做法將其收復鎮壓與西湖湖底的故事。其中就有蛇妖,這是後來《白蛇傳》的起源。

真正成型的白蛇傳,就是由明代作家馮夢龍獨立創作的有關白蛇的故事《白娘子永鎮雷峯塔》,記載與《警世通言》的第二十八卷。這是唯一一個有頭有尾,情節也是跌宕起伏的白蛇故事。

後人以白蛇爲題材進行創作的時候,大多都是以這篇小說爲藍本進行創作。而馮夢龍寫這本小說的用意原本也不是爲了歌頌對於愛情的追求的,而是爲了“警世”。這也是他將此篇放在《警世通言》中的用意。

所以爲了“警世”,中間白蛇被法海所鎮壓的情節也是必須的。正如法海抓他的時候所說的:

“奉勸世人休愛色,愛色之人被色迷。心正自然邪不擾,身端豈有惡來欺。但看許宣因愛色,帶累官司惹是非。不是老僧來救護,白蛇吞了不留些。”

而馮夢龍之所以用故事來“警世”的用意,則是與當時明朝中後期的思想意識形態變化有關。比如說與僵化的程朱理學的對抗等等,此處並不便展開討論。只不過馮夢龍的一番心思終究是錯付了。

其將白娘子人設立的如此善良,且又癡情。使得閱讀此篇的堵着門不但沒有被白娘子“蛇妖”的形象嚇到,反而俱都十分同情白娘子。許多人還決定效仿白娘子,去追求自己心中的自由,以及愛情。這是馮夢龍在撰寫時始料未及的事情。

“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指《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三言”和“二拍”編著年代相近,內容形式類似,故後人常將其並稱爲“三言二拍”。

這裏有馮夢龍”三言二拍“全集,原價99現今僅需58.8元,感興趣便點擊下方鏈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