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老車頭

編輯 /王德芙

出品 / 汽車之心

已經公開明確的信息是,吉利汽車 CTO 馮擎峯已經從吉利的技術和營銷體系調離。

最新消息是,他將專職負責超跑品牌路特斯集團全球的業務。

與馮擎峯的調動同月,負責吉利汽車安全技術與智能駕駛的資深總工程師劉衛國已經離職。後者在近期加入了國汽智聯,擔任總經理助理以及整車事業部部長。

汽車之心還得知,與前面兩人的調動同時期,吉利的智能駕駛部門還有兩位總監/總工級的成員離職。

從吉利的三號人物馮擎峯,到智能駕駛部門的多位中層調動,意味着吉利的智能駕駛體系正發生重要的調整。

當前,吉利正在爲智能駕駛部門物色新的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

1、吉利的三號人物,馮擎峯

馮擎峯在 1999 年加入吉利,是公認的集團「三號人物」。

有人在內部這樣描述李書福、安聰慧和馮擎峯三者的關係:董事長(李書福)的想法需要安聰慧落實,安聰慧的思考需要馮擎峯落地。

他最廣爲人知的「戰功」,是在 2006 至 2009 年期間,在安聰慧帶領下,主導帝豪 EC7的開發。

帝豪上市之後,又衍生出了帝豪 GL、帝豪 GS 等家族車型。

到今年 11 月,吉利宣佈乘用車累計產銷破 1000 萬輛時,帝豪家族累計銷量破 300 萬輛。

也就是說,帝豪家族銷量幾乎佔了吉利歷年所有車型銷量的近 1/3。

帝豪大獲成功後,2013 年馮擎峯接棒趙福全,成爲新一任吉利汽車研究院院長。

一位曾供職吉利研發部門的員工評價,公司內部信奉賽馬機制,中高層的晉升與車型銷量有直接的關係。

2016 年,在馮擎峯帶領下,吉利研究院開發出「精品車」戰略下又叫好又叫座的博越車型。

博越上市後,連續 3 年銷量都超過 20 萬臺。

2016 到 2017 年間,馮升任吉利汽車 CTO。

馮擎峯升任 CTO 之後,負責博越開發的總工程師胡崢楠接棒成爲吉利研究院院長。

胡崢楠也是現在吉利技術體系的負責人。

2、「藍色行動」失敗,吉利的新能源戰略

馮擎峯的調動,和吉利的新能源戰略有關。

與吉利在燃油車上以帝豪、遠景、博越等車型不斷獲得新的成功相比,這家自主品牌一哥的新能源戰略可以說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吉利在 2015 年提出的新能源發展戰略「藍色吉利行動」。

這個戰略要「在2020年,吉利要實現當年的車型銷量中新能源(含純電和混動車型)佔比超過90%」。

現在 2020 年還剩不到 2 個月,藍色行動即將以「慘淡」收場。

以今年 10 月的數據爲例,吉利當月賣掉的轎車和 SUV 加起來近14 萬臺,其中包括幾何 A、幾何 C、帝豪 EV、帝豪 GSe 等在內的新能源產品總銷量爲 5826 臺。

換算下來,到 2020 年 10 月吉利新能源產品在當月的銷量佔比不到 5%,不及當年所提目標的零頭。

主管技術板塊的馮擎峯在今年 2 月,輪崗到銷售板塊,並接手了吉利汽車和幾何品牌的營銷工作。其中幾何是吉利在 2019 年發佈的高端純電品牌。

幾何的銷量同樣可以用「慘淡」形容。

據乘聯會今年 1 到 9 月的數據,幾何汽車(共2款車型)累計銷量 4990 輛,也就是幾何品牌每月的銷量不足千臺,只有幾百臺規模。

定位 A 級純電轎車的幾何 A,主要競爭對手是自主品牌,比如比亞迪秦 EV、廣汽 Aion S 等車型。

一位來自傳統車企的人士描述,幾何 A 基本被打趴下了。

馮擎峯在領導吉利汽車和幾何品牌銷售工作 6 個月後,今年 8 月再次被調任專職負責路特斯全球的業務。

有消息稱,馮擎峯將從吉利離職。

3、在智能電動車上,吉利缺乏投入

在今年賣得最少的6月份,幾何A僅賣出 63 臺;最多的 7 月份,幾何 A 銷量也不過 800 多臺。

幾何 A 的失利,與吉利的電動專屬平臺遲遲沒有推出有關。

從 2013 年開始,吉利研究院最大的投入是模塊化架構的研發,包括:

CMA 架構,覆蓋 A0 級到 B 級車型;

BMA 架構,覆蓋 A0 到 A+ 級車;

PMA 架構,純電專屬架構。

2017 年,CMA架構隨領克 01的發佈推出。

2018 年,BMA架構隨繽瑞推出。

按原計劃,吉利將在 2020 年推出基於PMA 架構的首款車型,但這款車還沒有到來。

來看看吉利 2019 年的銷量排行:

帝豪家族,全年銷量 403639 輛;

遠景家族,全年銷量 283259 輛;

博越系,全年銷量 228564 輛;

繽越,全年銷量 137528 輛;

領克品牌,全年銷量 128066輛 ;

繽瑞,全年銷量 83548 輛;

可以看到 2009 年起步的帝豪家族仍然是銷量擔當,基於 CMA 架構的領克和基於 BMA 架構的繽越、繽瑞已經開始發力。

BMA 架構和 CMA 架構正接過銷量大旗。

今年吉利還發布了基於 BMA 架構的緊湊型 SUV ICON,以及基於 CMA 架構的 A 級轎車星越等車型。

而幾何 A 和幾何 C 兩款純電車型,實際上採用的是 GE 平臺開發。

因爲沒有采用原生的純電平臺,這兩款車在續航里程、智能化方面都表現一般。

遲到的 PMA 架構,讓吉利的新能源車型成爲對整體銷量影響不大的「其他車型」。

4、攜手Mobileye,吉利的智能駕駛走向何方?

今年 9 月,吉利的純電專屬架構 SEA 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終於發佈,按照最新的計劃基於該架構的首款車型ZERO concept將在 2021 年量產上市。

吉利並沒有說 SEA 就是 PMA。

但根據 SEA 歷時四年打造這個信息,SEA 應該就是從 2016 年開始研發的 PMA 架構。

在 SEA 架構發佈後,吉利在第二天,也就是 9 月 24 日宣佈與 Mobileye 達成深度合作。

吉利將採用 Mobileye 的新一代 EyeQ 芯片以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SuperVision 在明年的 ZERO concept 上進行量產。

Mobileye CEO Amnon Shuasha 後來在公開信中提到:

2021 年與吉利在 ZERO concept 上量產 SuperVision 的時間點非常緊張(原話是:unusually tight timeframe)。

但吉利在純電架構下的首款車已經比原計劃晚到了一年。

吉利的智能駕駛部門調整背後,折射的是智能電動車的浪潮中,傳統車企正站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路口:

一面要維護燃油車市場的份額,充分挖掘燃油車市場的利益。

另一面上,面對新勢力以及傳統車企新能源品牌的攻勢下,又不得不加快轉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