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阿斯利康新冠疫苗達到主要終點時:爲何半劑量比全劑量更有效?

每經記者 鄭潔   

在兩款mRNA新冠疫苗率先抵達三期臨牀主要終點指標後,11月23日,首款腺病毒新冠疫苗也迎來好消息:阿斯利康宣佈其與牛津大學合作的腺病毒疫苗AZD1222達到預防新冠肺炎的主要終點指標。

據阿斯利康官網披露,當先以AZD1222一半劑量向臨牀志願者給藥、然後間隔至少一個月後再全劑量給藥時,這種給藥方案(n=2741)顯示出90%的疫苗功效;當以兩次全劑量,中間至少隔一個月的方式給藥時,這種給藥方案(n=8895)顯示出62%的功效。因此,以上兩種給藥方案(n=11636)的綜合分析得出平均功效約爲70%。

爲何低劑量反而臨牀顯示疫苗保護效率更高?截至發稿,阿斯利康方面尚未回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不過,一位牛津大學Ecology and evolution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向記者透露,其所在的科研小組目前也在討論以上議題。目前的一個猜想是,疫苗全劑量給藥反而保護效率低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牛津疫苗載體(黑猩猩感冒病毒,即腺病毒疫苗)具有免疫原性,這削弱了實際病毒片段的保護作用,因爲受試者會在第一劑和第二劑之間產生抗載體抗體,即體內免疫系統識別了載體,未識別新冠病毒,也就是說,沒等疫苗載體表達新冠病毒的spike 蛋白就被人體消滅(以上僅爲猜想,不代表本報觀點)。

阿斯利康方面披露,目前有一獨立數據安全監控委員會確定,AZD1222的臨牀分析顯示其達到了主要終點指標,這表明志願者在接受兩劑疫苗後的14天以及更長時間內,可防止感染新冠病毒,且耐受性很好。

“令人興奮的是,我們發現一種給藥方案可能有90%左右有效率,如果使用這種給藥方案,更多的人能接種到在研的疫苗。”牛津疫苗試驗首席研究員Andrew Pollard表示,基於牛津大學2/ 3期試驗結果同行評審的3期臨牀中期數據顯示,該疫苗在包括老年人在內的所有年齡段志願者中,均能誘導強烈的抗體和T細胞免疫應答,目前尚未發現與疫苗相關的嚴重安全事件。

同時,以上牛津大學科研工作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了另一層擔憂,他認爲,儘管目前各大藥企出於各方面的考慮密集發佈疫苗臨牀結果,但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科研結果未經同行評審就公開發布始終不夠嚴謹,“各家藥企怎麼收集數據、目標人羣和實驗方法設置很重要,目前大部分press release都圍繞一個百分比,這還不夠,期待後續的論文。”

對此,阿斯利康方面表示,將立即將數據提交監管機構,向世界各地有條件或早日批准框架的藥政當局提交申請。同時,將對AZD1222中期臨牀結果進行全面分析,後續將發表在同行評審的學術期刊上,在審評期間,諸多監管機構將始終滾動審查數據。

另一項較大的利好來自於腺病毒疫苗對冷鏈需求相對較低,這意味着相比mRNA新冠疫苗,阿斯利康的AZD1222更易於運輸和儲存。

記者從牛津大學方面獲悉,AZD1222由一種普通的感冒病毒(腺病毒)的弱化版本的病毒製成,腺病毒疫苗已被廣泛研究和使用了數十年,其顯著優勢在於該疫苗在家用冰箱溫度(2-8攝氏度)下狀態穩定至少6個月,這使其相對易於製造、運輸和存儲。

也就是說,在獲得各國藥政機構批准後,各國現有的醫療基礎設施(例如醫生的手術室和當地藥房)就可以做到分發疫苗,疫苗也能夠相對迅速地被部署。

阿斯利康首席執行官Pascal Soriot說:“該疫苗相對簡易的供應鏈以及阿斯利康對廣泛,公平、及時獲得疫苗的非營利承諾,意味着該疫苗將是負擔得起的,並且在全球範圍內可提供,經監管部門批准後,我們能提供數億劑疫苗。”

在疫苗產能方面,阿斯利康表示,在獲得各國監管部門批准後,在2021年之前可滾動生產多達30億劑疫苗。目前,全球1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在進行大規模製造,以期達到相對公平的全球准入前提,並將通過超過30個供應協議和合作夥伴網絡建立聯繫。同時,阿斯利康將向世界衛生組織尋求緊急用途清單,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爲中低收入國家/地區永久提供非營利性疫苗。

據悉,針對AZD1222的臨牀試驗仍在繼續,阿斯利康表示,目前在美國,日本,俄羅斯,南非,肯尼亞和拉丁美洲也在進行臨牀試驗,並計劃在歐洲、亞洲其他國家進行試驗。阿斯利康預計將在全球招募總計60000名志願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