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是我國第七個“心梗救治日”。據臨牀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大約100萬人。有相當部分病人,由於忽略心肌梗死早期症狀,而耽誤了搶救時間,因此心肌梗死又被稱爲“頭號健康殺手”。

11.20寓意有兩個:

一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後要迅即撥打120。

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搶救的黃金時間爲120分鐘,從發病至開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鐘內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爲提高公衆對急性心肌梗死嚴重性與防治重要性的認知,普及急性心梗的救治常識,11月19日下午,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專家進社區系列講座第二百五十八期,心臟中心專家走進河南鄭州興隆國家糧食儲備庫,爲在職職工進行心肺復甦急救知識培訓,袁清茹主任在現場爲大家示範操作流程,認真講解注意事項。

心肺復甦概述

心肺復甦是搶救有心臟驟停體徵(即無反應、無正常呼吸及脈搏)患者的一種救生術。心肺復甦的內容爲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更重要的是恢復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

心臟驟停是指病人意識突然喪失,對刺激無反應(心音消失,動脈搏動消失)。這時時間就是生命!爭分奪秒,黃金4分鐘:

4分鐘內進行復蘇者,可能有50%被救活。

4--6分鐘內進行復蘇者,10%被救活。

超過6分鐘存活率僅4%。

超過10分鐘存活率幾乎爲0。

一、脈搏檢查

1歲以上觸頸動脈,1歲以下肱動脈。

判斷:觸摸頸動脈搏動。

1.頸動脈位置:氣管與頸部胸鎖乳突肌之間的溝內。

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併攏,置於患者氣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觸及喉結然後向一旁滑移約2-3cm,至胸鎖乳突肌內側緣凹陷處。

二、胸部按壓

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處。 雙側乳頭連線中心點(男),雙肋弓交匯處以上兩橫指(女)。

定位:用手指觸到靠近施救者一側的胸廓肋緣,手指向中線滑動到劍突部位,取劍突上兩橫指,另一手掌跟置於兩橫指上方,置胸骨正中,另一隻手疊加之上,手指鎖住,交叉抬起。

三、按壓方法

按壓時上半身前傾,腕、肘、肩關節伸直,以髖關節爲支點,垂直向下用力,藉助上半身的重力進行按壓。

按壓頻率:100-120次/分。

按壓深度:5-6釐米。

每次按壓後手離開胸壁。讓胸壁完全回彈。

四、開放氣道

1.去除氣道內異物

2.仰頭- 抬頦法:將一手小魚際置於患者前額部,用力使頭部後仰,另一手置於下頦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頦。使下頜尖、耳垂連線與地面垂直。

五、人工呼吸

口對口:開放氣道→捏鼻子→口對口→ “正常”吸氣→緩慢吹氣(1秒以上),吹1結束,胸廓明顯抬起,→鬆口、松鼻→氣體呼出 胸廓回落,間隔4秒,再進行吹2。

吹起過程中餘光要觀察胸廓起伏情況。

吹1----間隔4秒----吹2

不要過分用力,吹氣畢,鬆開口鼻。

心肺復甦成功與否的初步判斷(非專業)

每個心肺復甦循環大約23-24秒,連續5個循環後,觀察病人:

神志反應(吞嚥動作 或咳嗽)

呼吸(胸廓起伏)

面色(顏面、口脣、由紫疳轉紅潤)

肢體活動(抽動、掙扎)

瞳孔(瞳孔縮小)

如出現上述反應則證明心肺復甦成功。

若未出現上述反應,則繼續進行下一次心肺復甦直至120的到來。

袁主任最後提醒大家: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其它慢性病者,一旦出現頭暈、頭痛、胸悶、心慌氣短、胸背部不適、脖子有壓迫性窒息感等症狀,應儘快到醫院。尤其是心前區壓迫性絞痛持續3分鐘以上,並向左上肢放射,必須在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王喜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