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土豆的人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就是写《月亮和六便士》的那位作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知道苦难无法使人更高贵,反而使人更加卑微。它能使人自私、猥琐、狭隘和猜忌。他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的事情上面去,它没有使人超越人自己本身,却使人称不上真正的人。

说实在的,这段话给人的感觉是很震惊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咱们中国社会里,一直有这样一个观念,应该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多吃些苦。

这个观念本身是没有错的,问题出在吃什么苦上。是穷困潦倒?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吗?咱们都知道,不是这样的吃苦。

我们的意思是说,那些真正能让人成长起来的苦难,是在于面对一些艰难的挑战,让人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这样的苦难经历,才会锻炼人、培养人。

可那些纯粹的苦难,例如病痛、贫穷等等,反而是对我们人格的过度摧残罢了。没有什么值得鼓励的。虽然你不能选择,但是也不要把纯粹的困难当作让人更高贵的阶梯。

所以上面毛姆的那段话,说的很有道理。

纯粹的苦难,对人的摧残,就在于,它无时不刻都能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很细小、繁琐的事情上面去,比如说对一分钱、一碗饭上,斤斤计较。

这种困难不能让人超越自己,无法让自己称得上一个真正的人。

当然,再次强调下,我们也许自己无法选择不遭受这些,但也没有必要去感谢这些让我们为之烦恼甚至绝望的苦难。

前两年,那个考上北大的河北女孩,说了句:“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在当时,这番话引起了巨大争议。实际上,女孩应该感谢的是她自己。

正如她说的,贫穷只是那个狭窄她的视野,刺伤她的自尊,夺走亲人生命的罪魁祸首罢了。是她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努力,她的毅力和能力,让她成功考上北大,而不是贫穷。

因为贫穷这类苦难,从来都不是一个值得鼓励的事。感谢贫穷和感恩苦难一样,都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没有人,可以靠贫穷活下去。贫穷,也从来都不是一个好事。

真正让人敬畏的是,贫穷本身无法磨灭人性的光辉与美好。而不是反过来,贫穷造就了这些美好的品质。

如果你扛过了贫穷等苦难,你最应该感谢的是自己,它能成为你人生阅历的一部分,是你人生的一笔财富,而没有变成你挥之不去的梦魇。

那些将贫穷等苦难,等同于人类的美好品质,并赋予这种环境积极意义,且在社会上大肆宣扬的人,不是蠢,而是坏。大家一定要小心这种人。

感谢关注,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