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的漂尾不同,在调漂的体验上有非常大的区别,用惯了硬尾浮漂改用软尾浮漂之后会非常的不适应。这是因为软尾相对硬尾自重更轻,“吃铅量”更大,可以承受更重的饵重。从调漂体验上来说,软尾浮漂不管是找底,还是调整各种状态,都不如硬尾那么方便,为何会出现这些差异?这里简单介绍下,毕竟到了冬季在浮漂的选用上有钓友喜欢使用细硬尾,还有部分钓友偏好使用软尾浮漂。

一、使用上的差异

软尾比硬尾自重更轻,所以可以承担的重量更大,这就导致相同的力度作用在漂尾上,软尾动作幅度会更小,硬尾动作幅度会更大。或者理解为软尾比硬尾更钝,但是钝并不一定是坏处,在垂钓中反而是有利的,在小鱼多、鱼口杂的时候我们可以忽略小动作,只抓大动作,这样会有更高的中鱼率。软尾浮漂的工艺更硬尾浮漂有较大差异,最直观的就是长短差异巨大,所以软尾浮漂往往不太适合钓太深的水,也不适合钓行程、钓翻身等多种比较特别的钓法。

软尾相对于细硬尾会稍粗一些,也因为涂漆的工艺有差距,导致软尾比因为在看漂体现上清晰很多,所以还是很多钓友喜欢使用软尾的。尤其是在鱼口轻的季节,使用小碎目软尾,只抓漂尾一黑格的小动作,也有非常高的中鱼率,而且这种比较微弱的信号在软尾浮漂上并不是那么难抓,看漂还是非常清晰的。

二、调漂上的差异

调漂上软尾和硬尾的差异较大,原因就出在漂尾自身的“负重”能力上,软尾相对硬尾有更好的负重能力。一个饵团能够压下硬尾4目,如果是软尾可能只能压下2目甚至更少。所以使用软尾浮漂千万不能乱来,一定要把鱼钩、饵料的重量搞清楚,这样才能做到得心应手的效果。还是举例来说会更清楚一些,比如说使用硬尾浮漂空钩调漂,称饵重、称钩重,我们可以获得一个钓目区间,在这个钓目区间不同的钓目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效果也都能做到心里有数。

假设硬尾空钩调6目,挂双饵之后浮漂还有2目,那说明一个饵料可以压下2目的目数,去掉鱼钩后浮漂露出水面8目,那说明双钩的重量是2目。我们挂双饵找底,钓2目多一点,下饵到底,钓4目的时候上饵才开始触底,钓4目多一些上饵也开始触底,随着钓目的增加子线会松弛弯曲。当钓目达到8目,就到了铅坠悬浮状态下的最钝状态,这时候双钩始终躺底,子线松弛弯曲。当钓目大于8目,那就说明铅坠开始触底了。

如果使用软尾浮漂,我们还是空钩调6目,挂双饵之后浮漂可能是4目,去掉双钩之后可能是7目,这是因为软尾有更好的负重能力。在相同的饵重和钩重下,钓目区间是4-7目的,这个动态的区间明显比硬尾短了很多。我们钓4目多一点是下饵触底的状态,钓目达到5目上饵就触底了,这个可以调整的空间也变小了很多。

如果使用硬尾浮漂,漂尾的粗细有差别,那粗硬尾的表现跟软尾浮漂也是极为类似的,对这类浮漂的不适应,原因就在于动态区间很小,想要调整某种状态的时候,需要一点点地找,很容易就找过了头。所以使用软尾浮漂,或者漂尾较粗的浮漂,一定不要忽略了饵重。喜欢请关注给个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冬季钓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