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许多名篇佳作都是在寂寞中诞生的,著名的梨园电影《梅兰芳》中有这样一段经典台词:“谁要是毁了这份孤独,谁就是毁了梅兰芳。”梅兰芳之所以能在梨园舞台上大放异彩,将一段段戏文唱到缠绵悱恻,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他的孤独。

唯有孤独的人,才更能理解其中的曲折起伏,因而更能沉浸其中,创作出直击人心、脍炙人口的佳作。梅兰芳如此,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亦如此。

李清照早年深居闺中,因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的缘故,她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见识和才学都不同于一般女子。天资聪颖再加上后天的勤勉努力,李清照很快就成了当时小有名气的才女了。

她的家庭在当时也算是相当开明的,作为一名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她能读书写字并不十分令人惊讶,毕竟书香门第,儿女皆擅长文采也是一时佳话。

可她不仅可以像个男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参加诗会,还终日里饮酒作乐,兴致一来便大笔一挥,写下璀璨文辞。也正是因此,李清照早期的诗词作品大多是写游玩之乐、闺阁趣事,又或者是与丈夫赵明诚间的柔情蜜语、百般思念。

但到了后期,也就是李清照中年的时候,由于靖康年间的一场巨变,导致羸弱又胆小的宋廷不得不狼狈南渡,李清照的家乡也被金国的铁骑攻陷,他们一家不得不跟着宋廷一起向南逃去。

在这一路的奔波流离中,李清照经历了人生中最为悲痛的事情——两心相知、琴瑟和鸣的爱人赵明诚病逝。赵明诚的逝去让李清照一夕之间失去倚杖。

乱世之中,红尘茫茫,她一介弱女子空有一腔爱国衷肠,却难以实现,亦无人诉说,于是只能独自背负着她的爱她的情她的思继续踽踽独行于苍茫世间。

张汝舟的出现像是阴雨绵绵的天气里骤然迸发的一缕亮光,让她忍不住去靠近去追寻,也许是太过疲乏,又或者是倦了独自憔悴。

于是冲动之下选择与小自己十几岁的进士张汝舟结婚。当时以为这是上天对她的补偿,但实际上只是无常世事给她的又一剂毒药。

婚后不久,张汝舟便本性暴露,原来他只是看上了李清照身边遗留的各种金石文物、名家字画,还有她多年来积攒的人脉和钱财。他想彻底掌控李清照,可李清照又岂是等闲女子?

没过多久,李清照就去官府揭发了小人张汝舟的丑恶嘴脸,迅速与他离婚。但在当时妻告夫是违背伦理纲常的,李清照也险些因此锒铛入狱,好在有友人相助,她才免遭此劫难。

至此,李清照历经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又背负降敌的骂名,更有改嫁遭遇渣男的变故。晚年的李清照格外沧桑,她的词风也陡然转向一片悲凉,怀乡之情、思夫之情似无尽的野火熊熊燃起。

奠定了她后期作品哀婉凄绝的格调,又有对家国命运的担忧、对朝廷懦弱无能的悲叹,于是词中又添苦闷,思想层次也达到更深的境界。

文学界与史学界普遍认为李清照后期的词作更具有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但在笔者看来,李清照早期的婉约之词也非常精彩,《如梦令》、《醉花阴》等小词都是不容错过的佳作。

我时常会回忆起那一天的场景,我们一起在野外戏耍,知道暮色四合才想起来要回去,可惜清酒醉人,我已经忘记回去的路该怎么走了。迷迷糊糊间我的小舟载着我遗失在荷花深处,看着这样醉人的景色,我又有些沉醉其中了。

也不知道是酒使我醉还是景使我醉。我撑着桨板滑呀滑,惊起了在荷花深处栖息的倦鸟。这是李清照待字闺中时写下的词,记录她一次尽兴的出游,清新雅致、怡然自得,充满少女的无忧无虑。

屋子里点了香薰,冉冉升起的烟雾在我身侧盘桓不去,就像我此刻的愁思一样,绵长的不可断绝。

香炉里的龙脑香料就要烧完了,我的愁思却还在游荡。今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初秋的凉意顺着玉枕和纱帐飘进来,天渐渐冷了。

黄昏过后,我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只好学着当年的隐逸高人陶渊明一样,在东篱菊花旁自饮自酌,酒香四溢,沾染了我的衣袖。

不要说这样的场景不惹人神伤,当西风吹来的时候,单薄的衣衫卷起,你才猛然惊觉,原来喝酒的人已经变得像黄花一样憔悴了。

这是李清照在婚后与丈夫赵明诚分居两地时所作的词,全篇一个“愁”字贯穿始终,愁中蕴思,思之不尽,辗转难眠,于是又添新愁。最后三句,也是后世赞誉颇高的词句,往后诸词人皆难以望其项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