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慧

《燕雲臺》中的只沒是一個天真又可憐的角色,同爲世宗皇帝的孩子,和明扆兩個人卻是截然不同的類型。

明扆深沉持重,謹言慎行,做事考慮周全,而只沒天真簡單,衝動魯莽,不同的性格特徵,造就了不同的結局。

明扆成功從耶律璟的手中奪得皇位,而只沒卻被耶律璟刺瞎了一隻眼睛,並且處於宮刑,成爲了一個廢人。

很難想象,同樣都是生活在一個戰亂紛飛的年代,同樣是見慣生死的皇子,兩個人行事作風卻有那麼大的差別。

但其實二人的結局從一開始就埋下了伏筆。

韓德讓和明扆商討討回皇位之策,耶律璟和太平王去看明扆,只沒的所作所爲就已經有了預示。

明扆出於保護心理沒有告訴當時祥古山之變的背後陰謀,看上去是對只沒好,可是正是因爲這樣,卻反倒害了他。

因爲主上殘暴,動不動就殺身邊的侍從,安只因爲怕被殺,匆匆逃出了主上賬內,不小心碰到了只沒。

安隻立馬裝出一副柔弱可欺的樣子,楚楚可憐,看上去我見猶憐,希望只沒能夠救自己於水火。

只沒說“我一定會救你,皇叔最疼我了,只要我開口,他肯定會答應。”

只沒這些年認賊作父,即使不知道當初的原委,也應該能夠有基本的人性的認知,總該知道耶律璟的做派,怎會天真地相信耶律璟對他的疼愛是真的,不得不說只沒的天真是害他的元兇。

而從他說這句話,以及輕易地就對安只撒出的網上鉤這一行爲,就已經可以預料到只沒最後的結局。

安只是耶律璟身邊的貼身婢女,只沒心裏應該非常清楚,以耶律璟的人品和個性,怎麼能允許他勾結自己身邊的人,只是因爲過於輕信耶律璟,輕信他對自己的疼愛。

世人皆知耶律璟殘暴,大概只有只沒一個人傻到看不清他的真面目,看不清太祖系三支之間殘忍的爭鬥。

只沒輕信耶律璟,看不清耶律璟對自己的假意可以說是因爲不知祥古山之變陰謀的原因,但是他對安只沒有絲毫防備,可以說是傻的可以。

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安只對他只有利用,並無真情,安只只是想要找一個靠山,讓自己不會成爲耶律璟的刀下鬼,只沒卻當成對自己是真心,還因爲她賠上了自己的一生。

太祖系三支之間的明爭暗鬥已經成爲衆人皆知的事情,很多皇族都在想方設法和後族聯姻,以穩固自己的地位,喜隱,罨撒葛和明扆都已經有了自己的謀劃,和宰相聯姻,只有只沒一個人沒有任何謀略,只是單純地去喜歡一個人。

我欣賞只沒對愛情的純粹,但是在那樣的年代裏,不給自己鋪後路等於是找死。如果喜歡的人值得,倒也無可厚非,至少愛得轟轟烈烈,無怨無悔。

然後只沒誓死捍衛的女生卻是一個見風使舵,自私的女人。前期把只沒當成靠山,後期因爲太平王的威脅,就可以不顧念任何情誼做出傷害他的事情。這就是隻沒一心想要維護的女人。

沒有智謀的只沒,如果能夠聽哥哥明扆所勸,能夠藏起自己的野心,和哥哥一條心的話,說不定會是另一番結局,只是很可惜,他寧可輕信別人,也不願意相信自己的哥哥。

即使外人不瞭解明扆,作爲親兄弟的他,竟然看不出哥哥的隱忍都是爲了以後的大局,還嫌明扆窩囊,到最後成功地步入太平王和耶律璟的圈套,讓自己淪爲廢人。

只沒早該應該知道,太平王隻手遮天,又深沉有謀略,以他和安只兩個人的小伎倆,怎麼會騙過太平王,之所以選擇不動他們,只是還不到時候。

等到太平王決定要動只沒的時候,光是這一個理由就可以成爲他的致命傷。

可憐的只沒,高估了自己在耶律璟和太平王心目中的地位,低估了人性的惡劣和複雜,到最後親手把自己的一生埋葬。即使後來明扆登基,而他,卻把自己的後半生都葬送了。

在《燕雲臺》這個劇中,所有人都有自私的一面,都有着自己的謀劃,最天真的當屬只沒和烏骨裏。

烏骨裏見到喜隱的第一天起,就成爲了喜隱奪皇位的一顆棋子,而只沒何嘗不是一顆棋子呢?

他是安只得以保命的棋子,也是耶律璟和太平王手中的一顆棋子,等到他們開始動手的時候,只沒再也沒有了翻身的機會。

從他見到安只那一刻,從安只撲上去,他沒有推開對方之時,耶律璟和太平王的那張大網就已經伸向了他,只等着收網的那一天。

只沒,就這樣輕巧地因爲一個不值得的女生,而誤了終身。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如果他但凡和哥哥明扆學着一點,也不至於落成這樣一個下場,到最後才跪在父親和母親靈堂前追悔,卻已經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