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信公开高超音速飞行器。北京时间11月22日,中国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在报道“构建联合航天任务”时,首次近距公开D18-1S、D18-2S两种宽域飞行器,引发关注。

中国东风-17被普遍认为是全球首款实战的高超音速弹道导弹。

宽域,是指宽速域,对高超音速飞行器而言,高速难,低速同样难。高超音速飞行器在临近空间飞行,可达到传统飞行器速度7倍以上,既有军事用途,也有民用和科研用途。如何保持高超音速飞行器在低速段飞行能力,同样值得研究。

实际上,中国早在2018年9月21日就已测试D18-1S、D18-2S、D18-3S三款不同气动布局的宽域飞行器缩比模型。

彼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利用浮空器搭载上述飞行器,在预定高度分离,并记录下落、加速、跨越音障、气动弹起、开伞、落地回收等过程,获取测量数据。

分析认为,中国测试的宽域飞行器缩比模型,未来可能有更广泛的用途,如制造可以常规起降的空天飞机和高超音速飞机,提升高超音速武器末端精确打击能力等。

在2018年的那次测试中,D18-1S、D18-3S使用传统的双垂尾或单垂尾布局乘波体飞行器构型,而D18-2S则采用奇特的悬臂上单翼式双翼布局。

中国科研机构相关信息显示,这种双翼构型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被称为“I”型飞行器,其气动布局具备三高特点:高升阻比以保证航程,高升力使其在高海拔巡航飞行条件下保持升重平衡,高容积率以满足载客/载货需求。

得益于技术的突破和巨量资金的投入,中国在高超音速领域收获颇丰,甚至连美国不及。同样在2018年,中国在当年8月3日,公开宣布完成“国内第一乘波体”飞行试验,“星空二号”在30,000米以上高空实现5.5至6倍音速飞行,延续时间超400秒。

2019年4月23日,由中国厦门大学和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发的“嘉庚一号”成功发射。该火箭头部安装有厦门大学研制的双乘波前体布局,进行空气动力学试验、验证火箭回收重复使用技术是发射的两个目的,最终目标则是提升民航飞机速度到现有速度的5倍以上。

除民用研究外,火箭军装备的东风-17则是被视为全球首款现役战役战术高超音速弹道导弹,使得中国军队首次在该领域实现对美军的超越。不过,如今美军亦投入精力全力研发多款高超音速导弹,试图夺回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