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信公開高超音速飛行器。北京時間11月22日,中國央視國防軍事頻道在報道“構建聯合航天任務”時,首次近距公開D18-1S、D18-2S兩種寬域飛行器,引發關注。

中國東風-17被普遍認爲是全球首款實戰的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寬域,是指寬速域,對高超音速飛行器而言,高速難,低速同樣難。高超音速飛行器在臨近空間飛行,可達到傳統飛行器速度7倍以上,既有軍事用途,也有民用和科研用途。如何保持高超音速飛行器在低速段飛行能力,同樣值得研究。

實際上,中國早在2018年9月21日就已測試D18-1S、D18-2S、D18-3S三款不同氣動佈局的寬域飛行器縮比模型。

彼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利用浮空器搭載上述飛行器,在預定高度分離,並記錄下落、加速、跨越音障、氣動彈起、開傘、落地回收等過程,獲取測量數據。

分析認爲,中國測試的寬域飛行器縮比模型,未來可能有更廣泛的用途,如製造可以常規起降的空天飛機和高超音速飛機,提升高超音速武器末端精確打擊能力等。

在2018年的那次測試中,D18-1S、D18-3S使用傳統的雙垂尾或單垂尾佈局乘波體飛行器構型,而D18-2S則採用奇特的懸臂上單翼式雙翼佈局。

中國科研機構相關信息顯示,這種雙翼構型的高超音速飛行器被稱爲“I”型飛行器,其氣動佈局具備三高特點:高升阻比以保證航程,高升力使其在高海拔巡航飛行條件下保持升重平衡,高容積率以滿足載客/載貨需求。

得益於技術的突破和巨量資金的投入,中國在高超音速領域收穫頗豐,甚至連美國不及。同樣在2018年,中國在當年8月3日,公開宣佈完成“國內第一乘波體”飛行試驗,“星空二號”在30,000米以上高空實現5.5至6倍音速飛行,延續時間超400秒。

2019年4月23日,由中國廈門大學和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研發的“嘉庚一號”成功發射。該火箭頭部安裝有廈門大學研製的雙乘波前體佈局,進行空氣動力學試驗、驗證火箭回收重複使用技術是發射的兩個目的,最終目標則是提升民航飛機速度到現有速度的5倍以上。

除民用研究外,火箭軍裝備的東風-17則是被視爲全球首款現役戰役戰術高超音速彈道導彈,使得中國軍隊首次在該領域實現對美軍的超越。不過,如今美軍亦投入精力全力研發多款高超音速導彈,試圖奪回優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