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  2020/11/23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共15章,60條,很多地方都釋放出我國全面部署數字化、智能化的明顯信號。”11月21日,在第二屆“智能社會”高峯論壇上,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南開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龔克表示,人工智能是先進生產力的突出代表,也將成爲引領創新發展的智慧“頭雁”。

爲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準確認識智能科技革命與人工智能帶來的新機遇與新挑戰,由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與天津社科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智能社會”高峯論壇在天津社會科學院如期舉行。論壇以“智能社會──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新選擇、新理念、新課題”爲主題,探討智能社會理論與實踐問題,採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

論壇上,清華大學教授羅家德、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支振鋒、工業4.0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胡權、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歐陽日輝、陝西省社科院研究員石英、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楊述明、上海社科院教授成素梅分別作線上主題演講。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劉剛等作了成果發佈。

“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趨勢日益明顯,數字化智能化成爲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大數據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個組織、產業、城市乃至區域的重要戰略,問題是我們如何用盡這個戰略資源?”

“5G創造未來,但由於商業模式不清晰,建設運營投資大,相關標準尚未明確等因素制約,5G改變社會尚待時日。”

“機器人將會替代人類哪些工作?技術性崗位逐步被替代,創造型勞動不可替代。同時,擁有情感是人類區別於人工智能的關鍵,所以,情感性勞動價格上升,比如教師、醫生、護士、保姆等。”

“智能革命將會帶來哪些影響,包括數字孿生、虛實結合、超級專業化分工、從賦能技術轉向賦智技術。”

……

思想碰撞,啓迪思考,凝聚力量。專家學者圍繞人工智能與社會發展、社會治理、科技產業、法律規制、社會風險等前沿問題,發表精彩演講。

“人工智能的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必須順應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人工智能要爲人的能力賦能。同時,人工智能的能耗遠遠高於人的能耗,如何實現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持續4個多小時的論壇,在最後的精彩點評中結束。

(記者 劉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