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疫情呈零星散發狀態,天津濱海新區、上海浦東及內蒙古滿洲里市相繼發現本土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天津、滿洲里迅速反應,開展大面積核酸檢測,週日(22日)晚,上海浦東機場也連夜組織機場所有相關人員進行集體核酸檢測。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2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面積核酸檢測是中國用較短時間就控制住了疫情的原因。他同時提醒,隨着冬季來臨,廣大市民一定不能放鬆警惕,要堅持佩戴口罩,做到勤洗手、勤通風。

張伯禮對《環球時報》表示,疫情發生後,所在地高、中風險地區人羣必須接受核酸檢測,同時,通過追蹤患者近期行蹤,其所到過的地方應進行消殺,密切接觸者應及時接受隔離及核酸檢測。當確診患者活動區域較廣,接觸的人員較多時,一般也會採用大面積核酸檢測篩查的措施。

張伯禮對記者說,中國寧可多檢一千,也不漏掉一例,這不是資源浪費,而是科學的治本之策。恰恰充分詮釋了“生命至上”的真諦,也有力的阻斷了傳染源和傳染途徑。“政府公信力和羣衆的責任感是我們順利進行的基礎,世界也只有中國才能實施這樣強力的防控措施,也是我們用較短時間就控制住了疫情的原因。”他說。

以天津爲例,天津東疆港區瞰海軒小區發現確診患者後,天津市立即啓動戰時機制,快速反應,患者所到過的醫院,就讀的幼兒園等全面封控,同小區其他居民集中隔離,就讀的學校也全面停課,濱海新區進行全員檢測。冒着寒風雨雪,近萬醫務人員,數千個取樣點,一天完成檢測百萬餘人。截至22日18時,天津濱海新區共完成核酸檢測採樣224.5萬人。

根據上海市舉行第88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消息,截至23日上午9時30分,浦東機場核酸累計採樣貨運單位1.7萬餘人,已完成核酸檢測11544人,結果均爲陰性,其餘6175人的樣本尚在檢測過程中。同時,內蒙古滿洲里從昨天起正在如火如荼的對市區居民進行全面核酸檢測,全民檢測預計三天內完成。

“近期天津、上海、內蒙古等地出現了散發確診病例,呈現出‘家族性’特點。通過追蹤發現,大部分跟冷鏈和貨物搬運相關,是較爲明顯的‘物傳人’,感染後患者又傳染給家人”,張伯禮說。

張伯禮認爲,各個地方發現病人,及時果斷處置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也說明我國應對的舉措是正確合理的。“多個城市的案例也說明現在我國應對散發出現病例具有較爲豐富的經驗和成熟完善的體制機制,可以及時控制住疫情的蔓延,與其他國家疫情趨勢發展相比,可以更清楚看到這點。”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最新疫情數據顯示,11月22日0—24時,全國報告本土病例2例,均在上海,滿洲里和天津均沒有報告新增。張伯禮說,像最近天津、上海、內蒙古這樣的病例,地方黨委和政府都能迅速啓動應急機制,精準施策,迅速隔離相關人員,及時開展源頭溯源工作,相關地區的市民也都非常配合,有的連夜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篩查。這些強有力的措施阻斷了疫情蔓延。

國外已經出現第二波疫情,來勢兇猛,甚至超過第一波疫情。張伯禮對《環球時報》表示,我國在嚴格而有效的防控措施下,絕不會再次出現像武漢那樣的大暴發,甚至像北京新發地這樣的小規模暴發也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張伯禮認爲,多點、散發、個案,幾例、十幾例甚至幾十例確診病例的情況,有可能會出現。

張伯禮提醒依舊要嚴格做好常態化的防控措施,隨着冬季來臨,廣大市民一定不能放鬆警惕,要堅持佩戴口罩,做到勤洗手、勤通風。可以每天用一些冰鹽水漱口、刷鼻腔,這樣可以有效保護咽喉,預防感冒,增強免疫力。一旦發現確診病例,立即啓動應急機制,精準防控,強力阻斷,堅持中西醫結合的救治策略,防止輕症轉重症,他說,“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關鍵舉措”。

針對近期的進口貨物或成爲感染源風險這一情況,張院士特意提醒,鑑於海外無症狀感染者劇增,又逢天氣寒冷,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時間較長的情況,建議廣大市民近期購買冷凍食品要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冷凍食物;儲存此類產品時,最好採用獨立封閉包裝;不要食用生冷海產品,必須充分煮熟;食品加工處理時,也要注意生熟分開。同時,快遞人員應注意佩戴口罩、手套,做到無接觸送件。張院士提醒大家,對於來自海外高風險地區的郵件、包裹,取到快遞後,應先進行表面消殺,內容物若不急需可在陽臺等室外通風處放置一二天再打開。

責任編輯:李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