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糜爛性胃炎

慢性糜爛性胃炎,是臨牀上很常見的。很多朋友拿到胃鏡報告,看到“糜爛”兩個字,都嚇得不輕。那麼,糜爛性胃炎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胃炎?嚴不嚴重?糜爛性胃炎會發展成癌症嗎?

糜爛性胃炎病因

引起糜爛性胃炎的各種外源性刺激因子,尤其是乙醇與非甾體類抗炎藥均可破壞胃黏膜屏障,使h+及胃蛋白酶逆向彌散入黏膜而導致胃黏膜的急性糜爛。但一些危重疾病,如嚴重創傷、大面積燒傷、敗血症、顱內病變、休克及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等嚴重應激狀態更是常見的病因。

糜爛性胃炎症狀表現

糜爛性胃炎症狀多爲非特異性的,可包括噁心,嘔吐和上腹部不適。慢性糜爛性胃炎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視,如果不能進行及時治療,有效地遏制疾病的發展,那麼就會產生消化性潰瘍,甚至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

大部分患者常無症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狀如上腹隱痛、反酸、餐後飽脹、食慾減退等。萎縮性胃炎病人可有貧血、腹泄、舌炎和水瘦等,個別患者伴黏膜糜爛者上腹痛較明顯,並可有出血。所以提醒患者一旦出現胃腸疾病的症狀,一定要到儘快進行治療。

糜爛性胃炎起病較急,在原發病的病程中突發上消化道出血,表現爲嘔血及黑糞,單獨黑糞者少見。出血常爲間歇性。大量出血可引起暈厥或休克,伴貧血。出血中上腹隱痛不適或有觸痛。內鏡檢查,特別是發病24~48小時內行急診內鏡檢查可見胃粘膜糜爛、出血或淺表潰瘍,尤以高位胃體部多見。

糜爛性胃炎會成癌症嗎?

一般來說,糜爛性胃炎僅僅是損傷了最表面的一層,所以很好修復,預後較好。

癌症的發生發展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大多數情況下,糜爛性胃炎變成癌的可能性非常低,但是有如下情況需要注意:

1.導致糜爛性胃炎的原因:

胃癌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已經成爲醫學界的共識。如果患者的胃粘膜糜爛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所導致的,同時幽門螺桿菌感染又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那麼這些糜爛性胃炎的患者今後發生胃癌的危險性就可能會相應的增加。

2.是否確定爲糜爛性胃炎:

部分早期胃癌的患者在某次胃鏡檢查中可能僅僅表現爲局部粘膜糜爛,如果沒有進一步進行檢查,例如胃粘膜活檢或者 NBI(窄帶成像)放大胃鏡、超聲胃鏡等,可能會漏掉這些早期癌症的表現。

糜爛性胃炎

糜爛性胃炎養胃方法

1.食用流食

對於急性胃炎。應去除病因,臥牀休息,禁食一切對胃有刺激的飲食或藥物,酌情禁食或給予流食,對有出血者,予以止血治療。

2.忌食粗糙和刺激性食物

忌食過硬過辣、過鹹、過熱、過分粗糙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如油炸食品、醃臘食品、辣椒、大蒜等。不管柑橘類果汁、番茄製品、咖啡、酒類以及所有會直接刺激食道的食物會不會引起胃酸,你最好避免食用。

3.避免高脂肪食物

高脂肪食物、酒、糖類、巧克力會使括約肌放鬆,造成迴流,所以如果你有胃灼熱的症狀,就應避免這些食物。

4.飲食有規律

注意飲食調理養護,有規律地定時定量進食,以維持正常消化活動的節律。切不可飢一頓飽一頓或不喫早餐,尤其應避免暴飲暴食。

5.食用流食

食物要選富有營養、易消化的細軟食物爲主,多喫含植物蛋白、維生素多的食物。你可以喫煮熟的粟子、大米粥、羊奶、酸乳、白乳酪、開菲乳。如果症狀嚴重,喫一些軟性食物,例如米湯、酪梨、香蕉、馬鈴薯、南瓜類。將所有蔬菜攪碎,再烹調。偶爾,喫一些蒸熱的蔬菜,例如紅蘿蔔、胡蘿蔔及綠花椰菜。

糜爛性胃炎

專家特別提醒:

無痛胃腸鏡檢查,40歲應該做,50歲必須做!

如果您有“胃痛、胃脹、反酸、燒心、口苦、口臭、噯氣、腹瀉、便祕、便血”等胃腸不適症狀應及時進行胃腸鏡檢查。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