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慢性胃炎進展到腸化的過程中,應積極預防,正確治療,方可有效遏制其發展。因此,有必要弄清導致腸化的高風險因素有哪些?以便對症下藥。

1.哪些因素導致腸上皮化生?

1.幽門螺桿菌感染(Hp)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消化系統疾病常見病因,Hp感染損傷胃粘膜後,隨病情進展,可進一步引起萎縮、腸化等一系列改變。國外學者通過對萎縮性胃炎患者長期隨訪發現,根除Hp後,患者萎縮和腸化較之前有顯著下降。故而對於Hp感染所致萎縮、腸化患者應及早行根除Hp治療。

2.年齡和性別

臨牀觀察發現,本病的發病年齡在50~69 歲居多,佔總病例的61.1%,說明中老年爲腸化生主要發生年齡階段;同時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

3.膽汁反流

膽汁反流入胃,可造成胃粘膜損傷,加重炎症反應,長此以往,又會造成胃粘膜屏障功能障礙,反覆持續,引起糜爛,甚至形成慢性萎縮性胃炎,在其損傷修復過程中,伴發腸上皮化生的幾率增大。

4.其他(遺傳、飲食、飲酒、鹽)

遺傳因素在胃粘膜腸化的發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顯示,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羣發生腸化的風險高於普通人;吸菸飲酒可進一步損傷胃粘膜,引起炎症反應;長期高鹽、辛辣刺激和奶製品也可能誘發腸化;醃製食物中的亞硝胺類屬於致癌物質,可誘導胃疾病的發生。

2.腸化患者如何保養?

人們常說:"三分治七分養。"腸化患者尤要熟悉保養之法,厲行保養之道,積極配合治療,才能早日康復。日常保養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羣,除養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適宜的飲食習慣,亦可定期檢查,例如腫瘤標誌物(如AFP、CEA、CA-199、CA-724等),胃蛋白酶原,13C或14C尿素呼氣試驗,腹部B超、CT等。

二:膽汁反流臨牀表現多見上腹部燒灼樣疼痛(進食後加劇),口苦,或伴有嘔吐,膽汁性嘔吐,食慾減退,體重減輕,貧血等。具有上述症狀者,可及時就醫,進一步行胃鏡及病理檢查,明確診斷,積極治療。

焦慮情緒易誘發膽汁反流,加重胃粘膜損傷,故日常生活中應合理調適情緒,適當轉移注意力,保持心情舒暢;飲食上應減少油膩、油炸食品的攝入。

三:由於老年人發生腸化的概率更大,故平時更應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膳食:

(1)不喫黴變食物;

(2)少喫熏製、醃製,多喫新鮮食品;

(3)避免過於粗糙、濃烈、辛辣食物;

(4)胃酸過多者儘量不喫甜食;

(5)不宜喝玉米麪粥一類;

(6)伴腸化者少喫韭菜、餡餅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7)保持心情舒暢,適當緩解生活及工作壓力;

(8)戒菸酒;

(9)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3.腸化患者的蔬菜搭配

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患者除了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治療外,也要注意健康安全飲食,避免不良刺激。下面兩道蔬菜搭配,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針對腸化患者設計的,可根據自身狀況斟酌選用。

有研究表明,一些新鮮蔬菜水果對胃粘膜腸化有重要的保護作用,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水果,例如檸檬、橙子、橘子、獼猴桃等,這類食物同樣具有抗癌作用,有效抑制亞硝胺的合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