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例

記者從天津市疾控中心獲悉,11月22日18時至23日18時,天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例(由本土無症狀感染者轉爲確診)。天津市累計報告146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64例;在院9例(其中重型2例,普通型6例,輕型1例),治癒出院134例,病亡3例。

第146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原爲天津第93例(本土第3例)無症狀感染者,在海河醫院隔離醫學觀察期間,胸部CT檢查肺內病變進展。11月23日,經市級專家組綜合分析確定爲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普通型)。

該患者是一位冷鏈搬運工,也是被劃定爲天津新冠肺炎疫情高風險地區的天津東疆港區瞰海軒小區發現的第一例感染者。至此,該小區共發現8位感染者,其中6人已確診,2人是無症狀感染者。17719人排查檢測發現1例確診病例

據上海市衛健部門最新消息,11月22日晚,浦東機場對17719名相關人員開展核酸檢測,17718人結果陰性,1人結果陽性。

章某,男,36歲,系位於浦東機場西區貨運站的聯邦快遞(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工作人員。今天下午,經市、區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爲陽性。經市級專家會診,結合臨牀、影像學表現和實驗室核酸檢測結果,被診斷爲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經對章某14天內活動軌跡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曾去過祝橋鎮航城七路450弄小區、好客堡大食堂機場店、施鎮路紅燒牛肉麪羊肉湯店、全家便利店施新路店等場所。上述相關場所均已落實終末消毒。

目前,已初步排查到該病例密切接觸者17人,正在落實集中隔離和採樣檢測。

上海一小區列爲中風險

據@上海發佈 ,23日,上海市新增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要求,經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研究決定,將該病例居住地浦東新區祝橋鎮航城七路450弄小區列爲中風險地區。中風險地區相關人員原則上不離滬,確需離滬的須持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截至目前哪些地區是中高風險地區?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介紹,截至2020年11月22日15時,由中國政府網發佈的全國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名單有:

高風險地區:

天津東疆保稅港區(東疆港區)瞰海軒小區

中風險地區:

天津市濱海新區漢沽街

天津市濱海新區中心漁港冷鏈物流區A區和B區

上海市浦東新區祝橋鎮營前村(自11月24日0時起營前村將由中風險地區調整爲低風險地區)

上海市浦東新區祝橋鎮新生小區

上海市浦東新區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慎城鎮張洋小區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滿洲里市東山街道辦事處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滿洲里市北區街道辦事處

“通信行程卡”中會對包含中高風險區域的地市名稱標記爲紅色字體作爲出行提示,截止2020年11月23日00:00,標記提示的地區有:天津市、上海市、安徽省阜陽市、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什麼情況下通信行程卡會變顏色?

行程卡的查詢結果頁會使用綠色、黃色、橙色、紅色四種顏色進行標記,規則會按實際情況進行實時調整。

截止2020年11月23日00:00,最新卡面規則如下:

紅卡:暫無(行程中的包含中高風險區域的地市將標記爲紅色字體作提示)

橙卡:新冠肺炎確診或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由行程卡APP的藍牙功能判斷)

黃卡:海外國家和地區

綠卡:其他地區

也就是說,如果途經中高風險地區,行程卡並不會變色,但行程中的包含中高風險區域的地市將標記爲紅色字體作提示。

何寶宏提醒,行程卡的顏色標記僅作爲出行提示,不關聯健康狀況,具體管控政策需遵循各地聯防聯控機制。

近期有出行計劃的市民,可提前瞭解目的地的具體管控政策。

爲什麼查詢結果出現了我沒去過的城市?

何寶宏介紹,“通信行程卡”服務使用的是基站數據,爲了確保通信連續、實現覆蓋無盲區,行政區劃交界處的兩地基站信號可能會交叉覆蓋,造成結果的偏差。

另外在一個城市駐留時間未超過4小時,是不會被記錄的。海外行程記錄需要您在出國期間開通使用國際漫遊服務。

如果結果有嚴重偏差,可及時聯繫客服10000(中國電信)/10086(中國移動)/10010(中國聯通)。

查不到通信行程卡信息,應該怎麼辦?

何寶宏介紹,“通信行程卡”分析的是手機信令數據和話單數據,所以有行程數據的前提是用戶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產生了這些信令和話單數據。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可以嘗試多打幾通電話,或者關閉Wi-Fi連接使用一下4G流量,不出問題第二天就能查到數據了。

爲了避免因相鄰城市基站覆蓋造成的位置偏差,行程卡設置了滿足4小時爲駐留的判斷條件,打電話時也有小技巧:在一天內,最早的通話記錄和最晚的通話記錄時間跨度需要超過4小時(比如早上7點一次,中午12點一次),才能滿足要求,顯示出行程。使用流量也是同樣的原理。

海淘包裹能否放心收?

專家:確實有被病毒污染的風險

事實上,網絡上關於“國外疫情肆虐,海外包裹能否放心收”的話題早就受到關注。

近期就有專家提示,由於國外無症狀感染者數量激增,除了進口海鮮食品之外,發自高風險地區的快遞包裹、信函等外包裝不能排除攜帶病毒的可能。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提示:

進入冬季以後,國際貨物運輸在低溫環境下可能會產生類似於冷鏈運輸的傳播環節。不過他也表示,在接觸頻率不高的情況下,相關風險可能較小。

特定條件下,冬天低溫環境類似於冷鏈運輸的環境,海淘確實有收到被病毒污染的包裹的風險,像這樣一個情況下,接觸頻率越高,多次反覆接觸,感染概率就高;如果偶爾接觸一次,概率就小。

如果要減少風險,可以採取收到包裹以後,用含酒精的溼布、溼紙巾擦一擦外包裝,處理完包裹以後要洗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