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英特爾推出了以超輕薄、高性能、長續航爲賣點的Evo認證平臺產品,一時間各種人氣爆棚,CHIP也第一時間體驗了聯想Yoga 14s(優雅+高能 聯想Yoga 14s掀開Evo平臺的面紗 )。這是一款價格只要6000元的主流機型,當時就說了,今天的Evo產品以主流價位實現了當年獨家技術製成的昂貴機型的便攜性。

天意呀~~當年小編幫朋友從HK人肉揹回的索尼VAIO Z27,因主板故障回到了手中進行維修。當年已經是2010年!另外,當年小編自用的聯想二代ThinkPad X1 Carbon(New ThinkPad X1 Carbon)剛掛了,殘骸送給朋友去修復他X1C。當年已經是5年!

在更多Evo到來之前,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兩代高性能便攜的王者都有哪些特質,如今有無被追上吧!

當索尼VAIO已成過去式,VAIO Z早已成爲標誌留在那個年代中。除了外形上的13英寸、16mm、1.2kg,還有當時的四核處理器、內置RAID0雙SSD存儲、外接獨顯+藍光模塊等,至今都是超前的設計;而碳纖維機身(頂蓋+掌託+底殼)、12層主板結構,更是再無後來者嘗試。10年前3萬元的價格,今天的超越者都是配置見長,世間再無VAIO。

第一代X1 Carbon真的採用了碳纖維的外殼,當然這只是該機型成功的一個小小的側面。意識到超輕薄,而且兼顧耐用的機型對高端商務人士的吸引力之後,聯想在New X1 Carbon上更加大膽。和索尼VAIO Z的炫技不同,X1C機型雖然比其他ThinkPad貴,但仍是面向大衆市場,入門機型價格甚至下探至7000元。

相比現在的超窄邊框設計,無論是13英寸的索尼VAIO Z還是二代X1C,都還是跑馬框,以至於前者的機身寬度與後者完全相同,這就是5年的代差呀!

當年小編就是被變色龍OLED鍵盤俘獲的,今天看起來,恐怕要算是很失敗的探索之一。無論是老化、故障率都慘不忍睹。

索尼VAIO Z上的功能熱鍵,也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通體16mm(機身),與最厚16mm還是很大差別的!

開啓屏幕後,L形下沉轉軸將機身傾斜的人體工程學設計,如今已經被衆多機型採用。兩款產品在傾斜角度這方面有着出奇的一致。

換個角度再看看。屏幕能否開啓180°,這就是當年能否滿足投影需求的標準。

不同的“專用”與“通用”接口選擇,代表着兩個品牌背後的勢力:記憶棒+SD的組合,扭捏中,“專”向“通”的低頭;X1C的One Link Pro,也已被Thunderbolt完全取代,雖然同時電力+數據的組合。

滑動式的光學“生物”指紋識別功能,如今已經被速度更快按壓式指紋識別功能所取代——遙想起當年ThinkPad還是IBM時,內藤在正對這一安全性變革的讚不絕口。

無論當年多麼風光、獨特,如今在平臺化的超輕薄技術推動下,這再也不是某些產品的“獨”具特性,主流價位產品同樣能夠具有這一產品素質。當然,剩下的就是產品耐久性層面的水平了。

X1C掛掉之後,小編更新一臺電腦計劃擺在眼前,和當年錢包豐盈的限制不同,如今面對的就是選擇困難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