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時下保有量逐漸加大的新能源車型,除了新晉貴族特斯拉和氣勢如虹的宏光MINI EV,不得不提的還有具備“開疆擴土”意義的奇瑞小螞蟻eQ1——這款曾經長期佔據同級別純電車銷冠的電動小車,歷時多年後依舊能排在前列。今天這篇試駕評測,主角便是螞蟻家族的全新成員,一臺後置後驅佈局的中型SUV,奇瑞螞蟻。

這款14.98萬起售,由全新的@LIFE平臺打造,全系NEDC續航里程達到510km的SUV到底值不值得考慮?這是本次試駕重點探討的問題。

超跑同款佈局下,是舒適質感的內核

先從試駕部分談起。相信“大螞蟻”公佈至今,外界討論最多的話題便是它後置後驅的電機佈局,畢竟這種結構現在基本只有部分超跑採用,甚至已經有些媒體斷言這臺車會“主打性能”。其實從電動車的平臺結構而論,由於動力總成部件體積不大,電池也平鋪在車底,所以還真不難實現“後置後驅”信仰。此外從130kW的最大功率和250N·m的峯值扭矩可見,奇瑞螞蟻也並非一款追逐性能的車型。

試駕體驗上,由於電動車的扭矩能夠及早觸及,所以奇瑞螞蟻Sport模式,甚至在ECO模式下加速體感都能夠做到輕快和瞬時爆發——至於後置後驅這種最大程度提高後橋抓地力的結構,其實只有在激烈試駕奇瑞螞蟻時才能略微感知,日常如併線超車等,這種結構更多會體現在“更穩”和“發力更直接”的層面上。

同樣體現了“更穩”和“發力更直接”的,自然還有奇瑞螞蟻配備的20寸大輪轂,其寬度甚至達到了245mm,扁平比也達到了45——這點其實在奇瑞的車系上很常見,其中瑞虎8作爲緊湊級SUV,235的胎寬還算可以理解,但捷途X70已經用到前/後255的胎寬。

相比起一般電動車的迅猛,更追求舒適質感的奇瑞螞蟻在加速的“電門”調校上也明顯花了心思,這是本人試駕途中最喜愛的一個點:其電門踏板深淺與功率爬升有着更線性的關係——如果說以往的電動車在踏板1/2處已經給到明顯的推背感,市區行車必須小心翼翼,那麼奇瑞螞蟻的踏板,則沒到最深處,都不會輕易觸動這條爆發的神經。我們試駕的上半程一直行駛在多車路段,這臺純電車可以說是給到了相對少有的從容感。我個人對電車調校的評價一直都是:快並不突兀,纔是一種成熟的高級感。

另一個深得我心的亮點,則在於螞蟻的能量回收邏輯上——哪怕試駕過這麼多的電動車,本人依舊沒辦法適應“單踏板模式”般的收回方式,從乘客到我自己都會有難以適應的眩暈感。但奇瑞螞蟻哪怕把能量回收開至最高擋,其拖拽的力度依舊緩和,這點除了體現在“循序漸進”的緩慢減速上,還體現在不同速域,強弱適配的回收力度。正是因爲這樣,哪怕高速行車也不用擔心“能量回收類似急剎車”所造成的追尾風險。

其餘質感上,奇瑞螞蟻的隔音水平,底盤濾震水平都給予我們不錯的體驗,尤其在一段非鋪裝路面的行駛上,由於其懸架相對較軟的調校,甚至會給到一種開着硬派越野碾壓一切坑窪的感覺。不過也是由於懸架特點,加上較大的體型,這臺SUV在制動時會有略微的點頭現象。

更科技的內飾,兼顧了更實用的空間

只要經歷過一段路程的試駕,奇瑞螞蟻“注重品質而非性能”的特點已經有所體現。來到內飾部分會進一步加強這種感覺,尤其仿木紋的裝飾面板,會與時下純電車流行的“性冷淡”風形成反差。當然,電子檔把、雙12.3英寸連屏、手機無線充電這些時代的新潮,奇瑞螞蟻一樣都沒有落下。

其中中央通道下層鏤空區域實用空間很可觀,除了集成常見的雙USB,還帶有雙12V電源。電動車在這些方面就是可以做到非常任性,甚至在後排出風口下方,除了雙USB還多帶了一個220V的電源插座。

前排的體驗上,座椅也能給到我很深的印象,除了厚實且主/副駕支持多向電動調節,這個獨特的造型也帶來了不錯的肩部承託感受。本人日常開長途幾小時下來最累的便是腰和肩膀,但這次對奇瑞螞蟻的長途試駕上,基本沒有這種疲憊感。

後排座椅也集成了不少亮點,除了上文說到的220V電源/雙USB/雙出風口,地臺還做到了純平,可開啓的全景天窗也延申到了後排頭枕。此外介於整車1910mm的寬度,奇瑞螞蟻在後排空間上最明顯的優勢還體現在橫向距離上。因爲海南熱得誇張,本人乘坐後排時爲了佔據兩個空調口特地坐到了中間的位置,這時候能明顯感覺中央坐墊/靠背的柔軟程度,要比市面上大多數“臨時用”的中央坐墊好許多。

最後能充分體現實用性的點,自然在於這臺“大五座”SUV的前/後備箱。尤其在後置後驅的佈局下,奇瑞螞蟻后備箱的容積會大得有些出乎我意料,甚至後排座椅放倒後還能進一步擴容;另外前備箱自然不會太大,但作爲額外的儲物格,也有它發揮作用的時候。

外觀細節充滿了“星瀚”元素

最後簡單聊聊“大螞蟻”的外觀細節。無疑採用了類似於分層結構的前臉還是相當新穎的,其中貫穿的鍍鉻和頭大燈讓本身就較寬的車體具備更橫向的視覺感,而車標下的一些紋理細節,除了帶有“星瀚”造型,還塑造出類似於樹林/風車等象徵環保的符號。

倒“Y”字型的“星瀚”元素基本貫穿了整臺車的設計,側面的輪轂也採用了這個元素;此外前/後槓黑色部分依舊是這種元素。另外“星瀚”還隱藏在點亮後的尾燈裏。

說來貫穿式LED尾燈很中我的審美,尤其是下方整齊排列的LED燈組,給予了相當的質感追求。

奇瑞螞蟻外觀部分值得額外一提的是,無論前槓還是後槓底部,都加上了銀色的護板,乍一看還有些越野SUV的感覺。而實際上,這臺車特地設置的23°接近角和27°離去角,也確實具備了一定通過性。

寫在最後——

綜合來說,這臺結構上看似很性能的後置後驅SUV,其實在舒適性和高級感的打造上花了重重的心思,無論是加速邏輯還是底盤的質感,都契合一臺品質SUV的追求;此外內部配置的豐富性,設計的簡明感,以及具備寬大後排、前備箱、大尾箱等等的實用性,又讓它迴歸更強的實用性。

與奇瑞小螞蟻eQ1策略完全不同的是,“大螞蟻”目前的售價區間爲14.98萬-18.98萬,所以儘管同爲螞蟻家族,他們的定位甚至處於自主品牌的兩個極端上。只是對應地,本次試駕的“大螞蟻”所呈現的質感,確實已經達到自主品牌車型的中高端水準,結合上510km的NEDC續航里程,售價上其實完全沒有問題。只是介於目前市場上同價位的新能源競品並不少,就得考驗奇瑞新能源的品牌力度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