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費是黨員向黨組織繳納的用於黨的事業和黨的活動的經費,繳納黨費是黨員對黨組織應盡的義務,是黨員關心黨的事業的一種表現。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始終以身作則,帶頭繳納黨費,給廣大黨員樹立好榜樣。下面分享幾則黨和國家領導人繳納黨費的小故事。

黨費

李大釗是我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擔任北大圖書館主任期間,月薪高達120元(當時1元可以買8斤豬肉,2元可以買一袋22公斤的上好麪粉,普通市民家庭月收入爲15元),憑他的收入完全可以過上富裕的生活。但據他的學生回憶:“他每天上下班不坐車,中午不回家喫飯時,自帶乾糧,有時是一張大餅,有時是兩個饅頭或窩頭就點小菜和白開水下肚。他不吸菸,很少喝酒。”即便如此,李大釗的夫人趙紉蘭仍然難以應付買米買菜度日的最低開支。原來,李大釗大部分薪金交做了黨費,每個月拿出80元用於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的活動經費。後來,北大決定每月把工資交給李夫人,扣除了他一家七口的生活費用之後,再由李大釗自行支配。

李大釗故居

周恩來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與鄧穎超一生廉潔,除了工資和利息,沒有其他進賬。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有一次警衛員魏國祿不忍打擾他,替他交了五分錢黨費。在得知自己的黨費被其繳納後,他說,黨費不能讓別人代繳,軍政大事重要,交黨費也很重要,這是每個黨員的義務,他把五分錢交給了魏國祿。周恩來夫婦兩人手中的錢湊到近5000元的時候就會作爲黨費上交,據他侄子回憶,他們總共交納了三次“特殊黨費”,最多一次交了7000多元。

敬愛的周總理

這是朱德同志在紅軍時期使用的黨政,長10.1釐米、寬6.5釐米,豎開本,黑體鉛字印刷,黨證爲001128號。黨證上詳細地填寫了朱德的姓名、籍貫、年齡、職業、社會出身、入黨年月等重要信息。

朱德的黨證

記載着朱德1931年至1934年間逐月交納黨費的情況及歷任黨小組長的簽收章。抗戰時期有一次黨日活動是義務勞動,朱德因爲軍務繁忙,黨小組長就沒有通知他。事後,朱德主動找黨小組長作檢討,多次在黨小組會上作自我批評,嚴肅地說到:“任何黨員都沒有不執行黨組織決定的理由。我年歲大一點,工作多一點,都不能成爲不執行黨組織決定的條件。參加組織生活,向組織彙報思想,交納黨費,是每個共產黨員最起碼的黨性。”

朱德的黨費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陳列着一張2萬餘元的存款單,朱德節衣縮食積攢了1.9萬多元,加上銀行利息,湊成2萬餘元,由夫人康克清於1977年1月19日代繳最後一筆黨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