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破繭》即將迎來收官,馬可在劇中首次身着白大褂挑戰醫生角色,出演神經外科醫生“文白”。

在很多觀衆來看,文白不同於馬可以往塑造的熒幕角色。他亦正亦邪,由白轉黑,但同時又擁有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馬可身上這種難以言喻的吸引力,在此前的“殺阡陌”中觀衆已經見識一二。

儘管他總愛說自己是個無聊的人,但總會在作品帶給觀衆這樣的驚喜。比起語言,透過角色似乎更能看到一個豐富有趣的他。

這次,戲客邀請到馬可一起聊了聊“文白”背後的故事,在而立之年他的所思所想,以及作爲童星出道的“老戲骨”,對於“演員”的認識有何變化。

1

多面:想演更多“制服”角色

馬可對懸疑題材一直很感興趣,拿到《破繭》劇本時一口氣看完了。儘管當時還有幾集的內容沒有寫完,他還是很快應允出演。除了故事本身,神經外科醫生“文白”這個人物也深深地吸引了他。

對馬可來說,文白是個很有挑戰性的角色。

作爲神外醫生的文白性格和工作能力俱佳,但由於童年的一場意外和坎坷的身世,身上揹負了太多的壓力和祕密,而無法挽回地走上“黑化”之路。

性格變化讓角色有了更豐富的層次,也讓演員有了更多的表演空間。馬可擅長塑造這種性格多面、亦正亦邪的角色,此前爆紅的《花千骨》“殺阡陌”也是這種類型。人物前後的轉變,內在與外表的反差,演員表演起來十分過癮。

在馬可來看,文白人如其名,本質是善良的,“我個人認爲他是一個很善良的人,他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被逼無奈,只不過是用錯了方式方法,所以他逐漸走向了極端,走向了惡。”

除了人物本身的層次感,“神經外科醫生的”職業設定也帶來了相當大的挑戰。這是馬可第一次飾演醫生,造型一出就有粉絲高呼希望白大褂可以“半永久”。

實際上,馬可對這類需要身着制服的行業題材一直很感興趣。除了做到外表貼合之外,開機前他還特地去醫院跟真正的醫生學習了一番。

“醫生和科室很多,內科外科什麼的,原來我都不懂。神經外科涉及的主要都是諸如開顱這類特別精細的手術,所以一說是神外的醫生大家都很景仰,可能在學弟學妹們中間是像神一樣的存在。”

因爲不能進入手術室,馬可主要通過跟醫生面對面地溝通聊天瞭解手術時的情形。如何操作儀器,旁邊幾個助手,剪刀紗布等輔助材料怎麼傳遞……神經外科手術對精密性要求極高,所以一般來講,神外醫生不僅要“手穩”,整個精神狀態也是相對沉穩的。他在設計角色時抓住一個“穩”字,穿上白大褂就有一種遊刃有餘的氣場,“這樣你身邊的助手們纔能有信心跟你做好這臺手術,病人才敢放心你去做這臺手術。”

儘管前期經過了諸多學習,但實際上劇中文白做手術的戲份並不多。對於這部懸疑劇來說,“神外醫生”的生活只是一個輔線。導演說,拍個專門講神外醫生的番外篇一定很好看。

馬可也有點遺憾,“作爲演員的話,我想知道的更多一點,哪怕在戲裏面沒有體現出來,但是通過這個角色我知道了這麼多,以後再接到專業的醫療劇或者其他相關題材的話溝通起來順暢些。”

2

通透:經典角色不是桎梏

馬可九歲憑藉歷史劇《孫中山》中飾演幼年溥儀開始接觸影視行業。早早入行讓他比同齡人早熟一些,演員的辛酸苦辣他小小年紀就經歷過。

“從小就拍戲熬夜,很辛苦,在現場睡不好、喫不好,冬天太冷什麼的……媽媽就一直安慰我,小時候很聽話,所以咬牙就忍下來了。從小就體驗到做演員有不容易。但是好在還是因爲熱愛,所以堅持下來了。”

但能早早接觸這個他所熱愛的工作並且一直做到現在,他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提起馬可,很多人仍對他塑造的經典角色念念不忘:《家有兒女》中的“狂野男孩”還在一代觀衆的童年記憶中,《花千骨》“殺姐姐”又從一衆古偶劇中殺出一條另類之路。

對大部分演員來說,經典的熒幕形象既是成就,也是桎梏。它們的存在意味着你永遠有一個需要超越的高峯。但作爲童星出道的馬可,反而早早把這些事看破。

“作爲一個演員,演過大家能脫口而出的角色,我覺得其實已經很成功了。大家看到你想到你的作品,說明還是認可你。但是把演員當成一份工作來做的話,不可能保證每一部作品都有人喜歡,這些都也很正常。”

曾經被視作鮮肉“90後”的他,如今也走進三十歲了。他小時候對三十歲的想象,就是工作和生活都“穩穩定定的”。對他來說,現在擁有的就是想要的生活。

3

佛系:工作解決溫飽就OK

馬可的社交媒體總是寥寥數語,相比文字,影像和作品似乎能更替他發聲。

他一直是個“佛系”的人,不着急,不爭搶;機會來了就去抓住,抓不住也“沒辦法”。在競爭殘酷的演藝圈,不去爭搶得到的機會必然會少一些,但他清楚自己不喜歡追名逐利的生活。他對工作的態度是:解決溫飽就OK。

“社交時人家可能不太會聽你去聊表演。作爲演員,就先幹好演員這份本職工作……可能我不擅長社交,所以我才這麼說。但其實演員對我而言就只是一份工作,只不過恰巧這份工作給了我的生活很好的保障,也讓大家認識了我,僅此而已。”

儘管馬可外表清秀文氣,實際上他喜歡的都是“硬核”的演員。從《三傻大鬧好萊塢》開始,馬可就喜歡阿米爾汗,演員當中數他的作品看的最多。阿米爾汗對錶演的把控,角色的塑造,以及在角色中融入個人魅力的能力,都讓他獲得不少啓發。

“怎麼把個人魅力跟角色揉在一起,這個是我以後要學的。再比如梁朝偉,他也擅長通過角色的表現,讓觀衆感受到他個人的魅力。”提起表演相關的話題,馬可滔滔不絕。

很多人說,對於男演員來說,三十歲纔是黃金時代的開始。馬可對此並不十分贊同。在他來看,市場需求並不是定義演員的唯一標準。

“我覺得作爲一個演員,在任何階段做好自己就好了。任何階段的演員都有被需要的時候,只不過你10歲的時候,這個市場並不是10歲的市場;在20歲的時候正是年輕小鮮肉的市場,可能機會就更多一點。每個年齡段都是會有工作的,我覺得還是要看自己的心態,我心態一直都挺好的。”

與其說馬可不會社交,不如說他看待表演純粹而真摯。宇宙山河爛漫遼闊,人所能見不過冰山一角,而他願把這“一角”儘可能多地分給演戲本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