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市界 雷彥鵬

編輯 | 劉肖迎

近期,A股頻頻上演“撒酒瘋”行情,在白酒板塊,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山西汾酒、洋河股份等酒企,更是笑傲資本市場。不過,減持套現也在閃現。

01、管理層套現了37.55億元

11月23日晚間,洋河股份公告稱,江蘇藍色同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色同盟”)於2020年11月18日至2020年11月20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洋河股份2262.67萬股,佔洋河股份總股本的1.50%。

市界查詢大宗交易數據發現,從公告披露的11月18日到11月20日,洋河股份的大宗交易股份數恰好爲2262.67萬股,與公告中披露的藍色同盟減持的股份數一致,而累計交易金額爲37.55億元。

這說明,藍色同盟通過減持洋河股份1.50%股份,已經套現了37.55億元。

藍色同盟是什麼身份呢?市界查詢洋河股份最新財報發現,藍色同盟爲洋河股份的第二大股東,持有洋河股份32,313.86萬股,持股比例爲21.44%。此次減持後,其持股比例降至19.94%,但仍爲洋河股份的第二大股東。

實際上,藍色同盟是洋河股份當年改制時,以管理層和公司骨幹爲主的持股平臺。

天眼查顯示,藍色同盟的股東多達140餘人。其中,持股比例較大的楊廷棟、張雨柏,均爲洋河股份原董事長,分別持有藍色同盟16.86%;洋河股份原副總裁王述榮,持有4.09%。

而洋河股份的現任董事長王耀,持有藍色同盟0.36%;董事、副總裁、總工程師周新虎持有藍色同盟1.45%。

管理層持股平臺爲何突然減持,是對公司未來發展是信心不足嗎?

02、專家:出現疲態,增長壓力大

從2019年開始,洋河股份的業績增速一直跟不上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頭部企業,作爲行業老三,多少有些尷尬。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89.14億元,同比下滑10.35%;淨利潤爲71.86億元,同比僅增長0.55%。洋河股份此前稱,公司在主動調整。

特別是在高端市場,不同於茅臺和五糧液,洋河股份雖然也佈局了高端市場,但是產品的重心還沒有上升到高端市場。白酒行業專家、溫和酒業總經理肖竹青告訴市界,白酒市場已經進入了充分競爭階段,不管是江蘇省內還是相鄰的安徽、山東的酒企,都在發力高端,“洋河海、天、夢的各個價格帶都是充分競爭的”。

肖竹青認爲,此次減持,可能也是管理層在兌現一部分“奮鬥的果實”。

白酒行業專家蔡學飛向市界表示,洋河的發展的確出現了一定的疲態,此次管理層減持可能也會影響調整期之後的市場信心,不過,洋河股份的整體態勢正在正向恢復,但是,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還是十分考驗企業運營能力的。

也有專家認爲,減持並不能表明管理層對公司的未來缺乏信心。

“高層套現在洋河並非第一次,此次減持也不能表明高層對洋河失去信心,但是,能反映出管理層對洋河的增長路徑還沒有很好的應對之策。消費者對常規產品洋河藍色經典已經麻木,而且渠道利潤也小;高端產品沒有形成大單品,這是洋河急需解決的問題。”品牌管理專家、九度諮詢董事長馬斐向市界分析稱。

馬斐表示:“綜合整個酒行業來看,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近幾年增長速度都比較快,特別是總體銷售額在洋河後面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這無形之中給洋河很大壓力。在競爭層面,追不上貴州茅臺、五糧液,又被瀘州老窖、山西汾酒緊緊追趕,是件十分惱火的事。”

在2019年年報中,洋河股份表示,2020年是公司調整轉型的關鍵之年,2020年營業收入力爭保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