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年,資本市場迎來連鎖藥房新玩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1月22日晚間,健之佳(605266.SH)公告披露IPO中籤結果,中籤號碼共有13250個,網上發行的中籤率僅爲0.012%,每個中籤號碼限定認購1000股,發行價爲72.89元/股。

這也是當天申購的4只新股中發行價最高的,同時也是目前爲止,A股市場發行定價最高的連鎖藥房股。

目前已經上市的一心堂、老百姓、益豐藥房和大參林4大連鎖藥房的發行價分別爲12.2元/股、16.41元/股、19.47元/股和24.72元/股。

數據顯示,截至11月20日,今年以來上市的非註冊制新股平均攬獲的一字漲停板數達6.7個,如果按此推算,健之佳中一簽可賺超10萬元。

關於上市後的門店拓展計劃、業務調整以及面臨的市場競爭情況等問題,11月23日時代財經向健之佳發去採訪函。

健之佳方面回覆時代財經表示,“公司正積極籌備發行工作,希望在掛牌後再多交流。”

健之佳的上市也將開啓新一輪的連鎖藥房上市潮。

時代財經瞭解到,除了健之佳,還有兩家連鎖藥房養天和藥房、漱玉平民大藥房也於近日更新招股書。如順利IPO,那麼A股連鎖藥房將會從“四大金剛”變成“藥房七雄”。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玩家,四大藥房也不“淡定”了。

截至11月24日下午14:26,除了益豐藥房(603939.SH)小幅上漲0.65%以外,大參林(603233.SH)、老百姓(603883.SH)、一心堂(002727.SZ)紛紛下跌,跌幅分別爲0.88%、2.48%和1.59%。

擴張是唯一出路

在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背景下,“圈地跑馬”仍然是連鎖藥店發展的最大主題,爲了獲得規模效應,各大連鎖藥房都只能走上瘋狂的擴張道路。

根據時代財經此前統計,僅今年第三季度,一心堂、老百姓、益豐藥房和大參林4大連鎖藥房淨增門店就達到1709家。

“燒錢”是連鎖藥房擴張的基本玩法。在《中國藥店》雜誌公佈的“2019-2020年度中國藥店價值榜單”TOP10中,最年輕的蘇州全億健康藥房連鎖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成立不到兩年便空降前10,靠的就是“燒錢”。基石資本和弘毅資本合計爲其提供了數十億元的資金用於併購醫藥連鎖企業,至今已經併購了江蘇恆泰、溫州一正藥房和一笑堂等,門店數早已突破2000家。

通過統計近5年《中國藥店》雜誌公佈的“中國藥店價值榜100強”名單變化也可以清晰看到,四大連鎖藥房在上市後,“超車”國資連鎖藥店,在醫藥零售行業越站越穩。

2014-2015年度中國藥店價值榜單的前五位僅有一心堂和大參林屬於民營連鎖企業,彼時連鎖藥房的半壁江山還由國資連鎖藥房佔領。除了至今仍盤踞榜首的國大藥房以外,北京同仁堂、太極集團的桐君閣藥房也分別位列第2和第4名。益豐藥房更是被遼寧成大的成大方圓以及上海醫藥的華氏大藥房壓制,僅在TOP10邊緣徘徊。

2014-2017年,4大連鎖藥房接連上市。在最新的榜單中,除了國大藥房仍然位居榜首以外,桐君閣、同仁堂已經被擠出前五,成大方圓甚至已經跌出前10,4大民營連鎖藥房已經完全佔據TOP5的其餘席位。

數據來源:2015-2019中國藥店價值榜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制圖

4大藥房IPO後的迅猛攻勢,點燃了其他民營藥房上市的信心。“連鎖藥店本質是一個資本支出推動的行業。”匯信資本總經理李朝偉對時代財經表示。

在健之佳、養天和以及漱玉平民的招股書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擬將募資金投入到新建門店當中去。

根據招股書,健之佳擬將8.75億元所募資金投入到3個不同的建設項目中,其中新開門店建設項目投資總額超過10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投資額爲7.67億元。

漱玉平民也表示,將在3年內以租賃店面的方式在山東省15個地級市新建600家直營連鎖藥店,共計新增連鎖門店面積達9.19萬平方米,總投資4.97億元。

養天和擬募資1.26億元投入營銷網絡建設項目,兩年內在廣東、湖南和江西三省新設直營門店240家,四年內發展加盟店770家。

逆風翻盤難

不過即使上市之後有資本助力,健之佳等想要改變行業格局也並非易事。

截至2020年9月30日,一心堂已經開出了6911家門店,在4大連鎖藥房中門店總數位居第一,覆蓋了雲南、四川、重慶、廣西等10個省份和直轄市,但60.25%的門店仍然集中於雲南地區。

健之佳與一心堂的門店分佈區域高度重合,但規模遠遠不及後者。

根據招股書,截至2020年6月30日,健之佳擁有1607家直營社區專業便利藥房,分佈於雲南、重慶、四川和廣西四個地區。其中在雲南地區的直營門店數量佔總數的84.05%,雲南省也貢獻了84.65%的營收。

另一家在排隊上市的連鎖藥房養天和,則紮根於連鎖藥房分佈最密集的湖南地區。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養天和擁有948家門店,其中直營店187家、加盟店761家,分佈在湖南、海南兩省。

除了養天和以外,四大連鎖藥房中,益豐藥房和老百姓都在湖南起家。

根據三季報,益豐藥房已經在中南地區(湖南、湖北、廣東)開出2578家門店,老百姓華中地區(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的門店數量則達到1567家。

橫亙在健之佳們和四大藥房之間的除了門店數量,還有更直接的營收和淨利潤差距。

根據招股書,2020年上半年,漱玉平民、健之佳、養天和分別實現營收22.48億元、21.09億元和5.92億元,淨利潤7150萬元、1.11億元和2837萬元。與此同時,四大連鎖藥房的營收規模均已超過60億元,淨利潤在3-6億元之間。

健之佳、漱玉平民的競爭對手除了4大民營連鎖藥房外,還有國大藥房、桐君閣、同仁堂等大批“國”字號玩家。

“雖然國資醫藥集團在供應鏈成本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民營連鎖藥店企業的併購擴張的積極性顯然大於國企,且供應鏈和成本並非決定性優勢,只要民營連鎖藥店有足夠的規模優勢,同樣具有和上游談判的議價權。”李朝偉分析表示。

蠶食單體藥店市場

在李朝偉看來,行業格局還沒有到一心堂和健之佳直接競爭的時候,“連鎖藥店目前蠶食的是單體藥店的市場份額,比的就是誰跑馬圈地的速度更快,拼命開店和併購,先把每個地方的坑佔住,把單體藥店全部擠出去。”

根據《2019年度藥品監管統計年報》,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藥品經營許可證》持證企業54.4萬家,其中批發企業1.4萬家;零售連鎖企業6701家,零售連鎖企業門店29.0萬家,零售藥店23.4萬家。全國藥店的連鎖率由2018年的52.15%提升至55.34%,增加3.19%,行業連鎖化率進一步提升。

和連鎖藥店比起來,單體藥店缺乏採購優勢,也不具備品牌優勢,根據相關報道,相比連鎖藥房,單體藥房的成本普遍要高出5%以上。

廣州某醫藥公司採購運營人士11月24日告訴時代財經,連鎖藥店採購通常走賬期,不需要現金拿貨,而單體店採購量不大,基本都是現金拿貨。“如果是現金拿貨,供應商給的價格相差不會特別大,但是如果都是選擇走賬期,那麼連鎖藥房和單體店得到的價格相差就會比較大。”

在處方藥外流等政策的大背景下,單體藥店在連鎖巨頭們併購的洪流裏顯得越發單薄。

李朝偉指出,因爲對接不了醫保支付系統,單體藥店難以承接處方藥外流。如果不能通過處方藥引流,單體藥店的客流量只會越來越少。

關於單體藥店對接醫保支付系統,浙江義烏市醫保局曾出臺相關管理辦法,規定零售藥店要申請醫保定點藥店,在人員配備方面,街道轄區零售藥店從業人員至少6人,配備藥師等藥學技術人員至少2名,鎮轄區零售藥店從業人員至少4人,配備藥師等藥學技術人員至少2名。

而根據連鎖藥店的招聘信息,一名執業藥師的月薪資在6000-8000元之間。如果單體藥店想要成爲醫保定點藥店,營業成本需要進一步增加。

不過上述採購運營人士表示,在藥店的銷售收入結構中,佔比最多的是OTC和非藥品,處方藥銷售佔比一般只排在第3或者第4位。“現在單體藥店一般都會選擇開到城中村等一些租金較低的地方,節約成本。不賣處方藥,單體藥店僅靠OTC和保健品還是可以活下來。”

但即使單體藥店可以在城中村裏安穩度日,連鎖巨頭收購的腳步也不會停止。“連鎖藥房會評估,如果這些單體藥店的業績上升空間足夠大,那麼很可能還是會被收購。”上述採購運營人士補充。

李朝偉預測,連鎖藥店的併購整合大概還會持續5-10年。“參考美國前三大藥房市佔率達到80%-90%,日本前三大藥房佔有率也達到60%-70%,中國連鎖藥店應該也會出現類似的趨勢,通過不斷併購整合,中小藥房要麼被收購,要麼退出,市場份額一定會越來越集中。至於最終誰能成爲龍頭老大,就要看誰的狼性更足、資金更充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