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論壇現場。(周文靜 攝)

11月13日,在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主辦、山東魯南聚氨酯新材料產業園承辦的2020中國聚氨酯行業發展論壇上,與會代表在高層論壇環節交流了聚氨酯企業園區化發展的經驗心得。業內專家提到,園區好似企業的“婆家”。企業應充分發揮安全環保的主體責任,選擇合適的園區入駐,推動企園雙方和諧共贏、協同發展。

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理事長楊茂良表示,這些年,不少園區聚焦重點發展聚氨酯新材料,爲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和發展空間。“十四五”期間,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將大力促進聚氨酯產業集羣發展。支持企業按照國家“退城入園”政策入駐合格化工園區,大力發展智慧化、高端化的聚氨酯專業示範園區,並推動園區成爲產學研結合的產業孵化器。

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紅寶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芮益民表示,紅寶麗對園區化發展非常重視,創立初期一直在高淳發展,隨後異丙醇胺、硬泡聚醚項目相繼入駐配套更完善的南京江北新材料產業園, 2015年環氧丙烷項目泰興經濟開發區開工。

芮益民提到,隨着發展壯大,企業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園區。要充分考慮土地資源、園區管理水平、周邊產業鏈配置、物流等,要和園區共成長,共發展,相互依存。公司化工產品生產裝置均在省級及以上化學工業園區,同時企業還要加強自身的安全環保建設。紅寶麗堅持以安全環保爲首要原則,加大相關投資和管控力度,這些年建設綠色工廠,踐行責任關懷,得到了行業和園區的廣泛認可。

山東魯南聚氨酯新材料產業園服務公司董事長韓志成認爲,之前不少聚氨酯企業對園區化發展沒有特別重視。但是,這些年化工企業退城入園速度加快,園區認定和企業搬遷壓力很大。“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選擇的園區,就等於找婆家。好的婆家可以遮風擋雨,不好的婆家只能拖後腿。現在各省認定化工園區的名單陸續發佈,有搬遷和新建項目需求的企業要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充分認識國家推動危化品企業安全環保升級的決心,及早規劃項目建設,找到合適的園區。”韓志成說。

據瞭解,魯南聚氨酯產業園成立4年來,致力於打造完善的服務平臺、科技平臺、金融平臺和運營平臺,已經吸引26家聚氨酯生產企業落戶,形成配套發展、上下游合作的集羣發展優勢,並與多家企業簽署落戶協議。下一步,產業園將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鏈條形成,打造上下游一體化、配套齊全的聚氨酯新材料產業集羣。

江蘇美思德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宇用“魚和水”來比喻企業與園區的關係。他認爲,這些年來美思德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南京江北新材料產業園的大力支持與配合。美思德將繼續做好安全環保工作,與園區和諧共處,共同發展。

在長三角化工園區土地資源日益緊缺的背景下,今年6月份美思德響應國家振興東北的號召,在吉林化工園區佈局年產4.5萬噸有機胺產品項目,項目總投資額約5.56億元,計劃分二期。對此,孫宇認爲,企業入駐園區時,充分考慮園區的土地、資源、上下游配套的基礎上,還需要關注園區是否有充足的人才資源。

相比國內的一些中小化企,跨國企業不僅絕大部分都在園區,而且非常重視自身的安全環保。亨斯邁就是其中之一。亨斯邁化學研發中心(上海)有限公司執行總監盛恩善認爲,安全生產是一切的前提。亨斯邁上海園區今年實現了500萬小時無事故的成績。亨斯邁尤其注重安全意識的和安全行爲的規範,對工藝、園區乃至生活中的事故和風險零容忍,對出現的安全隱患認真分析、總結,並提出改進意見,進而實現安全生產。這樣不僅能滿足園區日益嚴格的監管要求,也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亨斯邁還在努力消除公衆談“化”色變,改善社會對化工的認知,促進企業與園區、社會的和諧發展。(徐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