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立冬已至,氣溫驟降,不少人都出現大大小小的毛病,如感冒、關節痛、肩頸痛、經痛等,而這都是「受涼」引起的。中醫認爲「寒涼是萬病之源」,很多身體毛病都與寒氣息息相關,故有「百病起於寒」之說。因此,立冬後要懂得保暖,尤其身體上有6個部位比較容易受到寒邪侵襲,即頭部、後頸、腹部、腰部、膝部及足底。

頭部

頭部位於人體最高位,人體所有陽經經脈所交接的地方,手三陽經與足三陰經於頭面部交接匯聚,而主一身陽氣的督脈亦循經頭部,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部位,故有“頭爲諸陽之會”之稱。然而,也因頭部位置最高,更容易當風,損傷陽氣,例如冷氣風口位直對頭部、洗頭後沒有及時吹乾等都易使頭部受寒,出現頭痛、惡風怕冷、鼻塞流涕、感冒、咽癢咳嗽等現象。

預防頭部受寒,外出時儘量戴帽子,如針織冷帽、絨毛帽,尤其夜間睡眠都要戴帽,以保持頭部溫暖。此外,還可以對自己進行艾灸,燃點艾條,距離頭皮3到5公分位置,燻燒頭頂部至局部感到溫熱爲止。食補方面,可以食用薑糖祛風茶、薑絲蔥白粥,以疏風散寒,通絡止痛。

項背部

項背部爲足太陽膀胱經和督脈的循行路線之一,當中重要穴位有風池和風府穴,爲項背部的風穴,容易受到風寒之邪侵襲。當寒邪透過這些穴位侵襲項背部經脈,可導致局部經脈氣血凝滯,肌膚、經絡、筋腱等就會收縮,具體表現爲頭後部、肩頸背部緊張、僵硬冰冷、痠痛、頭頸部轉動不靈、怕冷、落枕、哮喘等。

所以,平時在天氣寒冷和處於有冷氣的地方時,要戴絲巾、圍巾或披肩,以避免項背、肩頸部受寒邪侵襲,避免宜穿露背、露肩、闊領衣服、吊帶背心、洗頭後不及時吹乾。食補方面,可食用葛根舒筋湯、雙桂粥,以解表散寒,舒筋、通絡、止痛,但實熱及陰虛火旺者慎食。

腹部

腹部爲肚臍、足三陰經及任脈所循行的部位,人體所有陰經都在腹部相匯,爲陰血匯聚的地方,因此腹部是相對容易受寒邪侵襲。長期進食寒涼生冷食物、喜歡穿露臍裝、洗冷水澡者,容易令寒邪凝聚腹部,經脈氣血運行不暢,產生各種消化系統疾病,出現胃痛、腹痛、嘔吐腹瀉等現象。

平時感到腹部冰冷時,可用熱水袋或熱毛巾熱敷腹部。飲食方面,多喝熱水,可以食用胡椒豬肚湯來散寒止痛,忌寒涼生冷飲食,包括冰凍瓜果、雪糕甜品、壽司刺身。

腰部

中醫認爲腰爲腎之外府,是腎陰腎陽所在之地,同時腰部是足太陽膀胱經和督脈循行位置,此部位的陽氣也相對旺盛,尤其是命門和腰陽關穴,當局部經脈受傷,寒溼之邪便容易乘虛而入,侵襲腰部,損傷氣血出現腰部冷痛沉重、身體畏寒,四肢冰冷、精神疲憊等現象,常見於腰部着涼、急性腰部扭挫傷、慢性腰部勞損、缺乏腰部運動的人。

晚上睡覺前可先用電暖毯把睡牀加熱溫暖,避免腰部着涼。平時多橫擦與“肚臍眼”齊平的脊椎處的命門穴,以及命門穴下約2-3指的腰陽關穴,局部感到溫熱即可。飲食方面,可以食用白香湯、桂枸茶,以溫經通絡,暖腰,散寒止痛。

膝部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結構最複雜的關節,其周圍及內部包含豐富韌帶、肌腱和軟組織,而且位於人體的下半身,需要承受身體重量,負重很大,需要旺盛陽氣的溫煦,以維持正常功能,因此當人體着涼時,寒邪容易侵襲膝部,損傷陽氣。膝部着涼常表現爲雙膝疼痛、痠軟無力、喜溫喜按、屈伸不利,活動受限,未能如常蹲低或上落樓梯。

平時坐下時可用毛毯覆蓋雙膝,以保持溫暖,多穿長褲或長度及膝的長裙,避免穿着短裙、短褲和破洞牛仔褲,以免雙膝着涼。飲食方面,可食用當歸生薑羊肉湯、菟絲子粥,以強腎壯膝,散寒止痛。

足底部

足底中央爲足少陰腎經的起始點湧泉穴,象徵人體腎氣的生髮,同時足底是人體距離心臟最遠的地方,緊貼着大地,最容易受到寒溼邪氣侵襲,損傷腎陽。例如經常穿拖鞋涼鞋、下雨天足涉雨水、在家赤腳行走、睡覺踢被或不注意足部衛生等,都很容易讓足底部受寒,導致足底及踝部冰冷、腳趾麻痺、活動不利,甚至足底抽筋。

足底保暖可在每天睡前泡腳,用熱水或艾葉薑湯來泡,水位高度以浸泡足內踝爲宜,浸泡時間爲15分鐘。冬天睡覺也可以穿襪子睡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