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版本文和友居然在这里

不用再去长沙了

再合肥就有比文和友还好的小吃圣地

你如果没去过就落伍了

希望长沙人都该来合肥

“炸罍子”是安徽人在饭桌上的一种风俗,二人饮酒到兴起,将小杯换为大杯,碰杯后一饮而尽,以此表达热情好客、感情深厚。

自古以来,罍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

诗仙李白曾写到: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白居易亦感叹: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历史上还曾留下罍酒罢兵的美谈。

人生苦短,对名利的追逐,哪里比得上在月夜“炸罍子”如此畅快?

罍街,便是因此得名的。

漫步罍街,四处萦绕着无比熟悉的老合肥味道。

融南北要素、自成一体的江淮民居之间穿插着民国复古建筑,不曾遗忘的百年老店,似曾相识的古色巷子,承载儿时记忆的大象滑滑梯……

青瓦飞檐错落有致,石板小路蜿蜒前行。

在罍街,一切细节都还原的如此精妙。

夜晚的罍街,褪去白日里的闲暇,在灯光下显现出它最原本的模样。

人们卸下整日的疲惫,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繁华喧闹,一片烟火气息。

在罍街,美食穿梭在街头巷尾。

不仅有正宗的徽菜,还有来自各地的名小吃: 叫花鸡、蒿子粑粑、格拉条……真正的一街聚百味,一村品佳宴。

生活在这里,就像被按下了慢进的按钮,不管这座城市变化的多么迅速,它总有着记忆里最惦念的那个味道......

邂逅文艺小店除了令人念念不忘的各色美食,这里还拥有不少文艺小店。

一件件小艺术品,精致可爱,文艺巧思的装修风格更是广受年轻人的喜爱。

新增的小火车,每天总能迎接到一群小乘客,留下一片欢声笑语。

聆听庐州戏剧

在罍街大观的一隅,伫立着6个戏剧雕塑,一按侧边的按钮会传来咿呀的唱戏声,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呢?

这是属于合肥人自己的剧种——庐剧。

庐剧原名“倒七戏”,是安徽省主要的地方声腔剧种之一。

庐剧是在皖西大别山一带的山歌、合肥门歌、巢湖民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锣鼓书、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的,因其创作、演出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最后定名为庐剧。

这里选取了庐剧中最具代表性的6个曲目,用卡通雕塑的形式还原了剧中经典形象,并邀请庐剧名家亲自献声演绎。

共说合肥方言

这里有合肥话方言装置,听合肥人讲正宗合肥话,教外地人说地道合肥话,十分有趣。

即使不认识这些生僻字,当地人听到了读音一定也会恍然大悟,只是大多会讲不会sei~

来游玩的外地人也可以通过按旁边的按钮,得到详细的解释,奇奇怪怪的小知识点又增加了呢~

除了方言装置,这条路上还有许多小惊喜等你亲自去发现哦~

细看历史变迁

这里有合肥城池的历史变迁,细诉庐州千年岁月衷肠。

正对罍街大观的喷泉,每晚总能吸引不少人围观,只是不知有几人注意到它附近地面的几幅地图。

这五块石雕地图记录了自汉代至21世纪合肥城区变化过程。

汉城在今四里河立交桥西北隅,面积约0.4平方千米。

唐城和宋城区域,那时是城外,张辽大战逍遥津、孙权跃马飞骑桥,便是在这城外。

唐城涵盖今环城公园内老城区南半部的大部分;宋城以今环城公园作城墙和护城河,面积约5平方千米。

明清两朝逐渐修葺砖石城墙。城门自东而北而西而南分别为:时雍门(小东门)、威武门(大东门)、拱辰门(北门)、水西门、西平门(大西门)、德胜门、南薰门(小南门)。

时庐州府领舒城、庐江、无为、巢县、合肥;合肥县面积6000多平方千米,为安徽最大县。

南淝河、明末逐渐淤塞的南淝河故道金斗河(九狮河)仍清晰可见,城墙基本完整,护城河断流。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2月1日设市。年初人口5.1万,年末人口6万。可以看到,出现许多新单位名称。

此时,肥东、肥西均不属合肥市管辖,长丰还未建县。1964年10月,划寿县4个区和定远、肥东、肥西县各1个区,共7个区、55个公社,建置长丰县,属合肥市辖;

1983年7月,肥东县、肥西县复归合肥市辖。

在这里,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一代,忙忙碌碌的工作一族,乘凉闲聊的年老一辈,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不一样的故事。

火爆这个夏天的“地摊经济”也同样在罍街出没,街区外围的路边每晚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地摊,有年轻人也有老人,都在为了生计而努力着,书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

七年光阴,罍街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从宁国路与水阳江路交口的一块废弃水塘,到人气火爆的惠民夜市,再到别具特色的文创小镇。罍街成为合肥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用老合肥生活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营造出这座城市浓浓的活色生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