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之治在於道,五霸之道在於德,秦漢以降,唯竊國耳!”

幼時初讀李宗吾,可謂瞠目驚舌,“還可以這樣思考?”

及長再讀,才明白“確實可以這樣思考”,原來李老兄不過是將人性“臉厚心黑”的一面呈現給大家看,讓大家實現“勇者不懼”的狀態。

這位自號“厚黑教主”的四川人,出生於1879年,這一年,“相對論”愛因斯坦出生,偉大事業的創始人陳獨秀出生。

成功,原本有不同的模式。

“鄉村教師”馬雲成功了,挑戰他的敵手“孫仲謀”——黃崢也便來了。

5年VS17年

《不是馬雲造就了時代,而是時代造就了馬雲》,邸報的評論強調了一下“時勢造英雄”的哲學原理,也拉開了最近阿里的風波。

一年前,馬雲功成身退,以“人性解放”的大秀方式引退,迴歸到“鄉村教師”的既定路徑。

但也許是教師“有教無類”的放鬆,在10月24日的外灘金融大會上,馬雲再度本色講話,“中國金融缺乏科學監管系統,不能繼續當鋪式金融模式……”

一石千層浪,針對馬雲的口誅筆伐開始,人類經濟史上最大的IPO項目——螞蟻金服IPO被叫停,目前盛傳“終止上市,螞蟻分拆”。

造成今日之局絕非馬雲不“慎言”所致,小貸場景上的高利率以及資產證券化ABS高槓杆,掙了太多的“不義之財”,潛藏了金融系統性風險,有司選擇不再“先行先試”。

一路的成功,退休的放鬆讓馬雲更加“立言”。但金剛怒目原本不是東方之道,李宗吾“心理變化,偱力學公例變化”之說,能夠面世也全賴動盪之時局,遂成“奇人”。

教師之長,並非紹興師爺之長,馬雲,並不是紹興人。

但史實不會改變,道不掩德,事功猶在。

1999年成立的阿里巴巴,不管從任何角度,都有商業模式的“開天闢地”之功。但阿里的騰飛是在2003年淘寶成立之後,軟銀、雅虎投資,支付寶成立;淘寶商城(天貓)跟進;菜鳥成立;阿里雲、新文娛佈局;五新戰略與新零售……

阿里一騎絕塵,一如曹操一統北方,欲一統西川、江東之時,橫槊臨江,登臺賦詩: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但距離天下大同依然路遠,小時候媽媽鼓勵阿德哥,

好日子過久了,壞日子就來了;壞路走多了,好路就接上了。

事功莫過於此,成立剛滿五年的拼多多,交出了不錯的三季報答卷:首次單季盈利,第三季度營收142億元;GMV達1.45萬億,同比增長73%;活躍買家7.31億人……

這一數據在多個角度已離阿里不遠,阿里最近數據顯示,年活躍買家7.57億人。而據去年年報,拼多多早已在增速與總單量上超越阿里。

既生瑜,何生亮?

從一片罵聲到驚訝再到羨慕嫉妒恨,嚴格講,拼多多隻用了三年,速度掩蓋了一切問題,拼多多崛起得不可思議。

一邊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一邊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2014年,風投界已視電商賽道爲“死賽道”,聞電商掩面而去。一年之後,拼好貨、拼多多成立,丁磊益友、段永平弟子的黃崢橫空出世。

拼多多的路徑與衆不同,一邊死盯住“便宜就是硬道理”,一邊藉助微信大成之功,廣泛展開拼團、砍價,展示出了一個比“淘寶”更便宜的美好景象。

“爲政以德。譬如北辰,而衆星共之。”

黃崢似乎絲毫不顧假冒僞劣“罵聲一片”,在業界看來,頗有當年賈躍亭“矇眼狂奔”之氣勢。

一切在3年後的2018年7月26日改變,拼多多美國上市;一年之後的10月25日,拼多多市值達到464億美元,超過“明州風波”之下的京東。

2018年拼多多上市

如今,它的市值早已超過萬億,成爲繼阿里、騰訊、美團之後的第四大互聯網公司,創造了互聯網有史以來的“拼多多速度”。

上市的時候,黃崢等主要創始團隊未去美國,上市儀式辦得低調而不奢華;一年之後的教師節,馬雲在鍾愛的“黃龍體育場”隆重謝幕,江湖更多的是“馬爸爸的傳說”。

此時的阿里集團,金庸小說裏的花名已不夠用,奇奇怪怪的名字在西溪、在電商界廣泛出現。

功成身退。

阿德哥爲此賦詩一首:

教師節·致阿里二十週年慶暨馬雲退休

東南風物盡錢塘,常使英雄起曲腸。

山在湖心天在水,黛發屏障翠飛疆。

狼煙不顧非鵬舉,膏肓猶記是潘郞。

畢竟滾滾東逝去,不廢人間第一槍。

開卷考試

西方以三次工業革命“輕視”整個世界,對神州的詬病話題中很重要的一條便是“不尊重知識產權”。

通俗言之,意味着大中華存在大量的“小偷”,偷西方的技術,偷西方的商業模式。

所以,技術禁令,圍堵華爲。

阿德哥對此觀點很是反感,如果說前人用了人教的教材,順利考上北大,後人再用,便成了“偷”,唯一能解釋的就是霸權;正如我引用的厚黑教主,我引用了你便不能引用,這恐怕比偷更可惡。

科學技術原本就是存在於世間的規律,不過機遇使然,西方人更早發現罷了。國人早就從另一個維度證明了這個道理:

百善孝爲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爲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

自李中堂提出“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之後,君主立憲、民主共和相繼失敗,遂有革命、馬克思主義的送來,新文化運動、十年浩劫之後,傳統文化煙消雲散,改革開放,神州以40年之功終結了西方500年來的“殖民”路徑,成功和平崛起。

和平崛起的模式是:

開卷考試

知道目標何在,知道答案如何,日拱一卒,久久爲功便是。

偉人早就說過了,光努力沒有用,必須有戰略的正確性作保證。

沒有戰略正確,不見得南轅北轍,至少也會“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拼多多的成功至少一半功勞在“開卷考試”。

在中國的電商史上,阿里巴巴有着“水電煤之功”,構築了完全不同於亞馬遜的電商模式,搭建了平臺、支付、物流、信用等體系,可謂一時人物。

但“觸網”的人莫不感慨,技術的發展實在太快,肇始於1946年的計算機互聯網革命,在21世紀初日新月異,這幾代人的“知溝”在不停地放大。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阿里的艱辛也獲得了回報,事功告成,但卻不能停歇。

黃崢也有過迷茫時期,前幾次的創業並未一戰成名,比如代運營、網遊都還不過是勤奮的互聯網人中的一位不起眼後生。

但,後生可畏。

聰明人仔細研究了淘寶的模式,黃崢便是其一,諳熟之後的黃崢,不知是否也像當年項公手指之外:

“彼可取而代之!”

如果淘系電商不趕上移聯網風馳電掣的變化,也許馬雲能夠輕輕鬆鬆102年。但很可惜,移聯網來臨之際,大家都打了個盹,阿里如是,京東亦如是。

阿里換了大將陸兆禧;京東推進了組織變革!拼多多當立。

淘系及京東系電商的本質是搜索+逛街模式,它的致命弱點:

一是流量太貴,進場費決定商家的曝光與交易量,其結果必然是“小商家陪大商家太子讀書”,自上而下的流量傾斜救不了小商家的交易量,淘寶商家的多次“造反”便是結果。

怎樣讓大家“雨露均霑”,流量規則必須改變。拼多多今日拼團砍價、斷碼清倉、9塊9特賣、百億補貼便有了用武之地。這相當於每逢整點甚至每半小時,拼多多便發起了一場“雙11”大促。

互聯網人擅於內容營銷,公關天團都是極受重視的部門,在營銷上製造概念、營造噱頭亦是必須。但拼多多的重心不在於此,黃崢的策略是打電視廣告,哪個節目火投那個;是做SEO,百度搜索引擎上長期搜任何詞都能看到與拼多多關聯……

拼多多近年來的營銷費用率高達50%以上,最近甚至達到80%,便是明證。

一手吸引流量,一手均分流量。於是,用戶狂飆,商家“出淘入拼”,拼多多客單量、用戶量、復購率持續狂飆。

貌似神奇的互聯網,其本質不過是哪裏人多,無分線上線下。在人多的地方做生意,到最後把自己變成一個人多的地方,大同小異。

黃崢選擇了微信端,這個國內日活最大的“熱鬧場”相當大程度成就了拼多多的流量池。對不起,騰訊只對一家企業不開放流量,它的名字叫阿里。

據市場傳聞,在騰訊投資拼多多前夕,黃崢曾發表“我們並不倚重微信端”的講話,據說騰訊兩度斷聯拼多多,交易量瞬間大跌。隨後騰訊終於與拼多多達成投資的good deal。

另一個弱點,是對產業鏈的深入。傳統電商對產業鏈的深入依然不夠,流通環節上依然是價格高企的命門所在,這一點,將在下文詳細分析。

總而言之,開卷考試,讓拼多多吸收了寶貴經驗,它幾乎沒經歷什麼“坑”,便一路高歌地向目標而去。

頭號敵人

稱王者基本上一個德性,不會將任何人作爲標杆,而是要打倒它。

淘寶創立不久,便與易趣展開了一場“便宜戰”,開店免費,大敗易趣。

一戰成名。其後不久,阿里便獲得當時國內互聯網最大融資,10億美元外加雅虎中國全部股權。一直“不得天時”的周鴻禕還沒有創立360,他所創立的3721也在雅虎楊致遠、孫正義和馬雲的一攬子計劃中併入了阿里系。

創業是有癮的。離職阿里的周鴻禕繼續前行,其後發生與騰訊的一場鏖戰,《狗日的騰訊》一文廣爲流傳。

易趣並非阿里要打倒的第一個“頭號敵人”,最早的B2B發展之時,身處同城的網盛科技(生意寶)等便一直是阿里的敵人,但談不上頭號。

當然,易趣也不是最後一個“敵人”,一路上,阿里見佛滅佛,見神滅神,與一直夢想親自下場電商的騰訊系不睦,

寧願活在來往的路上,也不活在微信的羣裏。

一次在復旦大學的會上,二馬相逢。馬雲開場便來了個,“我聽說現在都是‘聞訊而逃(淘)’”,聰明的馬雲很快意識到此語不妥,哈哈而過。

馬化騰與馬雲

微信崛起,騰訊操刀的易迅合併進京東,還搭上了嫁妝拍拍;後來的京東依樣畫葫蘆,投資達達順便送了京東到家。英雄玩得了兒女情長,但不見得也能唱好山歌。

騰訊開始做自己擅長的事,讓子公司、孫公司與阿里決鬥,於是,京東便成爲了了阿里的“頭號敵人”,打京辦便成了常設機構。一直持續到投蘇寧打京東腹地3C、科技產品。

再其後,美團又成爲了阿里“頭號敵人”,阿里參謀長蔡崇信說,

本地生活服務是個好東西。

於是搶親“餓了麼”,冬季攻勢、夏日行動、二樓競爭、聰明地拼爹,一路將餓了麼與美團外賣市場份額打到了3:7,美團上市,市值亦同樣狂飆,名列神州互聯網第三。

老大總會樹敵無數,儘管首先提出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但有些生意不好做。

美團借力打力,它使用了“中供鐵軍”,執行力並不亞於當初的阿里鐵軍。

打不倒你的,必使你強大。

拼多多的出現讓京東鬆了口氣,儘管拼多多一樣也“威脅”到京東的模式,但至少,不挨那麼多罵。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忠奸有誰知?

互聯網是入世的生意,事功是最大的評判標準,成王敗寇。

拼多多的“先取關中者爲王”,其精彩程度猶如劉邦當年一樣,悶聲繞道而行。

待阿里回過神來,輕舟已過萬重山。

拼多多成爲了“摁不住的拼多多”。

萬能的拼多多

2016年,阿德哥和阿里的朋友們溝通時說,“京東已不是最大敵人,拼多多才是。”

人微言輕,何況外人。

這一年阿里的競對名單上,依然沒有拼多多的名字,一個後生,還不能入老師的法眼。

2017年,拼多多接棒京東,成爲阿里“頭號敵人”,與一路主動攻擊、勢如破竹的攻勢相比,打拼多多不容易,不僅是顯得像一場“守勢”,更重要的是,像是一次升維戰爭。

海權時代的100年,美軍航母到處,聞聲或降或逃或驚,但偉人說:

事情正在起變化。

拼多多直奔淘寶腹地而來。

淘寶的龍頭地位成就了“萬能的淘寶”花名,但“萬能的拼多多”正在應運而生,當阿德哥看到拼多多居然有商家在賣ASML光刻機時,如同在額頭上就能貼完的拼多多面膜一樣,一笑之餘,略加思考。

當向拼多多的朋友發問,“這是你們的營銷嘛?”

拼多多的朋友王顧左右而言它,一笑而過。

但萬能的拼多多正在出現,在地歌網此前的調查中,發現大量商家已將拼多多作爲“第一陣地”,在拼多多複製起淘寶起家的經驗:積極參與活動,爭取信用上升。

這並非“二選一”解決的問題,成交在哪裏,勁使在哪兒。淘寶早已將商家教育得通透開了天眼。

實際上,拼多多並非就是淘寶翻版,熟知拼多多創業故事的人會清楚,拼好貨起勢的根本,在於農產品,創業的第二年,拼好貨已能決定上海草莓的“公平定價”。

這便是黃崢發現的淘寶第二命門,即便在淘寶,很多商品依然在流通環節產生了最多的費用,這使得價格依然不厚道。

於是,價格便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拼多多價格比淘寶還低時,上帝都心慌。

“二傳手、三傳手”的商家不能將價格打得更低,理論上“源頭直採”的價格纔是最低的。

於是便有了多多農園、多多果園,在拼多多的保山“咖啡”實驗中,拼多多發現傳統價格中種植戶們佔比過低,這不符合規律。

於是,程序正義便來了,理論上實現源頭直採,才能最大程度上讓利益分配更加公平,這撬動了農產品上行之路。而以“賦能”爲本質的阿里村淘,多年功跡平平。

當然,分散而低效的農業方式,並非那麼容易由拼多多像實現中牟大蒜那樣一銷而空,專業運營商是拼多多的最佳選擇,而對商家的引導,便向着這個方向而去。

起身處的農產品,在淘系及其它電商搜索模式下很少能得到青睞,因爲流量太貴,而商家太窮。拼多多的方法是:開店免費、流量免費、佣金全免。

馬老師率先提出的“C2M”,在黃崢這裏率先成爲了現實,從最初力推的拼品牌餐巾紙,到現在的一衆白牌商品,物美而價廉。

農產品的源頭直採+C2M的拼品牌,便成了拼多多供應鏈端的新爆破,其速度之猛烈,猝不及防。

不懂得“養魚”的互聯網企業成就不了大事,拼多多“養魚”的本錢是富人創業,堅定而紮實地向着便宜而去,直接採取了另一種模式的挖根行動。

樹怕剝皮,更怕挖根。

淘寶作爲阿里系的“流量池”已是不宣的祕密,向線下要流量、向被投資方要流量,無外乎還是對流量的渴望。

而拼多多侵蝕的正是這部分流量,它一早提出的“多實惠、多樂趣”口號,目標正在於此。

而另外一個角度,藉助移聯網東風,在微信社交流中撬動的“社交流量”成爲了拼多多的紅利,一增一搶,拼多多流量激增。

此時的拼多多,正處於悶聲狂奔的狀態,面對“來之不善”的記者發問,黃崢說,

你們城裏人,不懂得五環外的的市場。

果然謀不可衆,利不可獨。

阿里如夢初醒,復活聚划算,力推淘寶特價版;京東亦推出京喜,大價錢拿下微信一級入口,但先發優勢已成,拼多多正在成爲一種習慣。

地歌網做了大量的訪談,在三四五線甚至農村市場,幾乎人人知道淘寶,而使用的卻是拼多多居多,淘系電商多年未解之農村電商問題,拼多多捷足先登。

而在電商老用戶的調研中,卻發現大量淘系、京東用戶,在偶然機會“跳轉”到拼多多時,瞬間被拼多多吸引,更恐怖的是,跳轉後的用戶,往往移情別戀,喜歡上拼多多。在上一篇《摁不住的拼多多》一文中,有相關的案例。

這與拼多多今年致力狂推的“百億補貼”相關,不管是iPhone12首發上,還是特斯拉的特價上,拼多多才不會管是不是“官方合作”,它所致力的,就是低價:要麼帶來流量,要麼成爲事件!

拼多多沒準備在自身內部抽出個“拼商城”,從而走向B2C版本,它要的就是實打實的“新國貨運動”,讓所有的商品向理論的“最短流通路徑”進發。

《三體》小說裏,宇宙就是一個黑暗森林,高等文明視低等文明爲螞蟻,儘管人類躲過三體人的攻擊,卻躲不過歌者文明的玩法,將地球變成了二維的“一幅畫”。

《三體》的意義在於,

降維打擊如等閒,可憐眼前無限江山。

江山代有才人出

創業如同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馬拉松。

黃崢懂得“減法”,一早便卸任了CEO,陳磊接棒前行。黃崢要多留些時間讓自己思考。

陳磊何方神聖?

陳磊一手締造了拼多多農貨採集與分發系統。

拼多多CEO陳磊

阿德哥在兩年前說過,互聯網的新機會在於“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接合的地帶”,要實現新的勝利,一手要做好流量的匯聚工作,一手也要做好產業的下沉。

黃崢比我明白得更早。不管是農貨還是C2M,拼多多一早便決定走產業下沉的路徑。

而富人創業的模式,不是僅有丁磊、段永平的天使支持,更有上市之後的連續融資,最近,拼多多正在啓動新一輪的“零利率”的可轉債發行及增發行動,預計將再度募集30億美元級的子彈,而這離上一輪的11億美元的定增以及去年年初的10億美元新股發行,去年9月的10億美元“零利率”可轉債,密集的再融資展示了拼多多超一流的“財技”。

拼多多大有每年募資兩次的跡象。

但這一次募集資金的用途,明確指向了農產品上行與拼品牌的扶持與夯實上。實際上,此前不久,拼多多開闢了“第二戰場”,劍指賣菜——多多買菜。

多多買菜

拼多多首先開城的武漢,採取了直接挖角團長與高薪招募的模式,這一舉措“嚇壞”了一衆玩家:興盛優選的團長電話公開的“漏洞”雖補,但市場被撕開了巨大的口子;美團掃街模式的穩紮穩打,速度顯然低於拼多多;橙心優選的成都模式被指“小氣”……

拼多多所到之處,猶如姜文扮演的馬邦德一樣,霸氣外露。據地歌網瞭解,拼多多已在武漢、南昌、成都拿下領先地位,本月將和另外幾家挺進興盛腹地長沙……賣菜實際上是一種輕蔑的說法,它所涵蓋的包括生鮮、食雜百貨等領域,而作爲一種僅次於“喫飯”的剛需高頻需求,黃崢把多多買菜定義爲“拼多多人的試金石”。

在一線市場上,拼多多開城人員住倉庫、幹通宵的“拼命三郎”玩法讓競爭者們心驚:拼多多的執行力遠超阿里鐵軍!

而大象依然在掉頭的過程中,阿里系除了投資了十薈團,盒馬系做了部署之外,尚未正面挺進這一領域。

大道相通。在同城零售領域將掀起大戰,美團勢在必得,美團買菜、美團優選雙路進發,已拿下廣州試點;滴滴橙心優選程維提出“投入不設上限”……

這一番苦戰,如果少了阿里,便不叫苦戰了。

持久戰陣上,黃崢是“野蠻人”入侵,先手的農產品產業鏈部署,使得拼多多顯得尤爲兇惡,大有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的跡象。

因爲,黃崢曾說過,

零售的本質就是便宜!

拼多多必須是而且已經是阿里的頭號敵人。

一個人長着長着,大多長成了當初自己最討厭的那個人。對不起,拼多多長成了很多人討厭的樣子,比如阿里,比如更多的互聯網先行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