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次的全國勞模表彰大會11月24日在京舉行,安徽省休寧縣農民方國範接受了表彰。勞模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全社會學習的榜樣。“這是我和茶葉打交道的第38年,能獲得這樣的榮譽,是對我的鼓勵與肯定,更是鞭策與指引。”在談起當選全國勞動模範感受時,方國範難掩激動的心情“人生的道路還很長,我會始終不忘農民的勞動本色和黨員的爲民初心,讓勞模精神在工作崗位上繼續閃光。”

方國範今年56歲,是休寧縣鶴城鄉漁塘村的一位茶農。從小生在茶鄉、長在茶鄉的他,對茶葉有着揮之不去的情結,1982年中學畢業,他便回鄉當了茶農,1998年來到黃山市新安源有機茶開發有限公司務工,重做學徒,潛心製茶,期間寫下了3萬餘字的閱讀筆記,很快掌握名優茶製茶技術,併成爲茶企裏的技術骨幹。

二十年前,有着悠久產茶歷史的休寧縣,綠茶生產仍處於粗放經營期,加之西方綠色貿易壁壘影響,全縣20萬涉茶人員收入銳減。當得知江浙一帶已經開展有機茶試點後,方國範馬上自費多次到杭州“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學習,還邀請中茶所盧振輝教授和歐盟有機茶頒證中心李正芳教授,先後三次親臨新安江源頭地區指導他和廣大茶農種植和推廣有機茶,給這個貧窮的山區帶來了一場脫胎換骨的“茶葉革命”。

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創新,方國範將有機茶的初制和精製生產工藝技術,整理歸納成通俗易懂的70條操作規程,使“中國有機茶之鄉——休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有機茶生產加工“鄉土教材”。他還參加了《黃山市有機茶地方生產標準》的制訂,積極推廣“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在村民中率先入股並參與新安源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

爲了提高茶葉品質、增加茶農收入,他一直苦練內功,研製出“五萬嫩芽一斤茶”的“新安源有機銀毫”,在全國名茶評比中先後4次榮獲金獎,還作爲“國禮茶”贈送給俄羅斯總理;他設計的茶葉輸送系統“小革新”,每年節約人力成本達50萬元;他開發的“新安源高綠”新產品,讓基地茶農每年可以增收120餘萬元……爲了充分發揮茶葉的完全價值,方國範積極抓住2017年中國科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研究生實踐基地”落戶新安源公司的契機,主動與中科大科研團隊對接,研發有機茶新產品並獲得成功。目前已經申請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新安源有機冬茶”及“新安源有機冬茶營養含片”等衍生產品量產後,加速了當地茶產業的轉型升級,對茶農的增收致富起到積極作用。正是基於勤奮好學、愛崗敬業、銳意創新,方國範從一個山區茶農迅速轉變成有機茶產業發展的先行者,從一名普通茶農迅速成長爲省級茶業龍頭企業的生產技術標兵。

“制好茶,帶着鄉親們過上好日子,這既是我始終不忘的初心,也是我人生奮鬥的目標!”方國範一直堅守着這份責任。他帶領着“勞模創新工作室”團隊100多次深入山區和茶園,積極參與“跟着勞模去扶貧”活動,把自己牽頭制定的《新安源有機茶開發技術操作規範》、《新安源有機綠茶企業標準》科普到每位茶農心中。作爲技術推廣帶頭人,他還遠赴四川夾江地區,義務爲當地茶農免費培訓傳授生產技術。在他的倡議下,新安源公司還邀請了國外專家,把最先進的堆肥技術傳授給廣大茶農,設立了十多個有機茶技術服務中心和配送中心,免費培訓茶農9000餘人次,改造茶園面積4000多畝……從休寧縣流口地區貧困戶胡友誼口中得知:“原來採摘大路茶時,一年茶季收入不到2000元,現在每年茶葉收入最少增加3000元以上,還不包括在新安源有機茶廠裏獲得的上萬元勞務工資。”通過他多年奉獻和努力,現如今已輻射帶動全縣新安江源頭及周邊地區2萬多茶農致富奔小康。

數十年如一日,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投身有機茶種植推廣和技術革新,積極幫扶貧困茶農脫貧致富,在新安江源頭生態保護、推動鄉村振興、推進農業現代化、支持貧困地區發展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安徽省勞動模範”、“安徽省江淮工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8中國茶業年度人物”、“全國勞動模範”等一項項榮譽,在他心中,既是休寧人民的驕傲,更是自己牢記的使命。(汪一好 黃俊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