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很多年輕一點兒的觀衆認識孫陽這個人,是在《演員2》上。而看過節目的人,也一定對他不陌生。

這位操着一口令人啼笑皆非的港普的演員,雖在前幾期獲得了現場幾位導演的盛讚,但他的表現不能說出彩,反而有點拉垮。

一場搭檔張銘恩出演的《鬢邊不是海棠紅》片段,另一場調整了風格後與黃奕合作的《回家的誘惑》,都沒能讓觀衆看到他作爲演員所賦予角色的真正魅力。

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平平穩穩地在這檔節目中撐到了現在。

導演們對他在舞臺上的兩次表現沒有做過多評價,而是一再提及他有一個好演員的潛質,聲稱這不是他應有的水平,就連陳凱歌導演也對他有着較高的期待。

安全晉級卻沒能給出令人信服的表演的孫陽,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界的諸多質疑。

翻開他的演藝圈履歷,似乎他也是個大器晚成的“料”。

25歲出道的孫陽,直到19年才憑藉一部主演電影《過春天》受到關注,併成功簽到了大鵬旗下,還與爾冬升導演有過交集。

簽約大鵬以後,得益於在電影方面的造詣,孫陽隨後就與大鵬合作了電影《第8個嫌疑人》。

雖然這部電影目前仍未上映,但因爲該影片導演的關係,爾冬升曾參與到影片的製作中。

正是那一次的短暫交集,讓爾冬升對孫陽這個演員印象深刻。

這一點,早在節目上就有過提及,而這也是爾冬升導演不斷給予他信任的根本原因。

有這樣一層關係在,在節目放出最近一期的作品前,孫陽被指“資源咖”彷彿也不冤。

在憑電影小火出圈,爲自己斬獲更多可觀的資源之前,孫陽在演藝圈從來都屬於名不見經傳的那一類演員。

14年正式入行,即便參與過白百合主演的電影,也主演過自己的電影,但他的事業始終沒有多大的起色。

文藝片《過春天》的確是他的轉機,但這也與他本身的經歷和基礎有關。

作爲話劇演員出身的孫陽,有着10年話劇表演的功底,在進入演藝圈之前,也曾做過諸多瑣碎的工作,甚至還在陳冠希的潮牌店做過店員。

出於對錶演的熱愛,已錯失最好入行年齡的孫陽還是選擇了這一行。

不過,在節目裏更多瞭解到孫陽的觀衆大概也發現了,對他現階段的表演而言,最大的阻力就是自己的口音問題。

不論是觀衆一時難以入戲的《鬢邊》還是讓全場鬨笑不斷的《回家的誘惑》,他的這一問題都顯而易見。

可喜的是,在觀衆對他不再抱有過多期望時,一部由趙薇導演的短片《劇場》,終於讓觀衆看到了他的表演潛力,也因此獲贊無數,哪怕是一腔港普都成了表演的加分項。

其實不僅是這一季,在上一季時趙薇導演就展示出了強烈的個人喜好,黑色幽默是她作品的首選題材。

在幾位演員的默契配合下,《劇場》不光獲得了現場諸位製片人的肯定,觀衆也紛紛表示該短片是目前爲止的“本季最佳”,無論是立意還是演員們的表演,都讓人感到眼前一亮。

這其中,孫陽的表現說是在這個舞臺上“脫胎換骨”也不爲過。

如同在場的幾位製片人所言,他在《劇場》中的這個角色其實很難拿捏。

作爲一開始對自己的劇本視若珍寶,無法忍受讓不懂表演的小網紅糟蹋藝術的編劇兼導演,在看清這個圈子的潛規則後無奈向現實妥協,期間又與小混混“阿達”產生劇烈矛盾,每一個轉折點的戲都不好把握。

演過了,這個角色就顯得有點癲,不真實,人物衝突起不來,就少了那個味兒。

而孫陽的一口港普,讓這個人物沾了點喜感,被演“活”了,但這種喜感置於故事背景和影片的整體立意之下,更顯悲哀。

黑色幽默這個點,也更多從孫陽所塑造的這個角色裏被直觀感受到。

以至現場的一位編劇感同身受,卯足了勁兒地誇他。

客觀來講,對很多想要來內地發展的演員來說,花心思在口音問題上絕不是浪費時間。

影視作品經過配音、剪輯等後期問題的處理,確實更多注重演員的演技實力,其餘都是非必要條件,但像《演員2》這種側重一條過的舞臺,臺詞功底就顯得格外重要。

畢竟不是所有的角色都適合用帶有特定腔調的港普來呈現,口音不貼合角色就十分容易出戏。

如此前在節目上備受稱讚的胡杏兒,一口相對漂亮且流利的普通話以及特意爲角色學習的安徽話,讓她順利晉級並贏得很多網友青睞。

對演員而言,口音問題或許也不是什麼必須要逾越的障礙,但爲角色糾正自己的口音也一定會是演員的優勢所在。

誠然,演員找到適合自己表演的風格並不容易,而孫陽要想被更多人認可,也需考慮調整自己的口音問題。

那麼,你看好孫陽未來的發展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