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質量下滑的高等教育

從2018年開始,教育部就不斷向全國各大高校施壓,希望各大高校可以自查,提升高等教育和畢業生質量。中國高等教育從2000年左右開始大幅擴招,各大高校延續對畢業生的低要求,甚至用各種“清考”的政策,直接提升高校的畢業數據,虛假的畢業生數據也直接造成了本科畢業生整體平均素養出現下滑,就業市場上很多優質用人單位很早就不再對本科畢業生感興趣,直接招聘研究生,也讓考研成爲目前各大高校提升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的一大法寶,隨着就業市場的嚴峻性,最近幾年,參加全國統考研究生的人數屢創新高,面對激烈的競爭,各大名校的保研名額成爲搶手貨,甚至讓一些名校的保研醜聞不斷爆出。相比本科生混混就可以畢業的低要求,教育部每年都會對各大高校的研究生畢業論文進行一定比例的抽查,因此相對於本科生畢業而言,研究生畢業相對較難,即便如此,國內也經常曝出“翟天臨式”優質博士後的名校醜聞。

不知知網的博士後令教育部難堪

自從翟天臨事件曝光後,讓教育部非常難堪,畢竟國內頂尖高校北京大學的博士後居然連知網都不知道,而且科研論文被網友曝光大篇幅抄襲。國內頂尖學府都是如此,可見整體的研究生教育質量也出現大幅下滑,教育部甚至每年專項撥款800萬元用來抽查名校碩博士畢業論文,同時要求各大高校嚴抓研究生教育質量,對於不滿足畢業要求的研究生要及時清退,畢竟研究生主要是從事科研工作,並不是本科教育式的普及教育,研究生教育質量下降,直接影響到國家科技的進步,太多注水的研究生走向科研崗位,對於科技生產力也是一種傷害,因此從2019年開始,就不斷有高校大批量清退多年沒有畢業的研究生。然而也有一些高校卻遲遲不作爲,直到2020年年底,四川大學集中清退300餘名研究生,其中竟然有2002年就入學的研究生,對於這類18年前就入學的研究生,四川大學一直不予清退給出的解釋竟然是“關愛學生”!

從量變到質變

研究生擴招沒有問題,問題是如何確保畢業生的質量滿足就業市場的需求,對比一組數據,清華大學官網僅僅在讀博士研究生數量就超過1.5萬人,而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數據顯示,全校師生也沒有清華大學在讀博士生多,然而卻培養了74位諾貝爾獎得主,作爲研究生高等教育,國家每年的投資費用非常高,如果各大高校都本着“人文關愛學生”的態度,放寬畢業要求或讓研究生無限的延期,對於國家高等教育資源都是一種嚴重的浪費!

從2019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爲全球科研論文發表數量最多的國家,然而高水平論文數量並不多,教育部給各大高校施壓,也是爲了讓中國的科研數據能有從量到質的轉變,對於不適合讀研的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前分流,強化專業碩士和研究型學碩的區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