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界的勵志派

從“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開始,中國高等教育也隨着西方工業科技文明開啓萌芽,因此國內有很多老牌高校都具備百年的建校史,清末最早的三所國立高校中京師大學堂、北洋大學堂、山西大學堂是被公認的真正百年老校,然而時過境遷,曾經的很多百年老校中已經變得沒落,甚至消逝在歷史長河中,同時也有一些地方高校經過多年的努力,逐步成爲國內的名校,其中最具有爭議的一所高校就是華中科技大學,從一家地方性的工科高校逐步轉變爲綜合高校,目前已經成爲全國高校綜合排名前十的大學,甚至部分高校排名可以高居全球第一,綜合實力超過了同城老大哥——武漢大學,堪稱高校界的勵志派。那麼回顧這所高校的發展史,60多年前的招生宣傳直接爲這所高校奠定了發展基調!

60年前的招生宣傳

華中科技大學的主體前身是華中理工大學,華中理工大學的前身是華中工學院,華中工學院成立於1953年,由中南地區,由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南昌大學、廣西大學4所綜合性大學的機械系全部和電機系的電力部分組成的機械、電器爲主的專業性高校,作爲一所拼湊起來的高校,當年教師僅有202人,學生不足2000人,而且最初還分散在武昌、長沙、南昌、桂林上課,1954年才完成資源的整合,然而通過1958年華中工學院的招生宣傳信息可以看出,當年華中工學院已經發展爲每年招收2000年的高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至今每年招生1800人左右),而且在招生宣傳中直接爲華中工學院奠定基調:培養大批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1958年的時代背景

1958年的時代背景非常有紀念意義,屬於中國大躍進時期,以浮誇式的生產勞動爲導向的開始,也是中國國防部制訂了噴氣與火箭技術十年(1958~1967年)發展規劃綱要的開始。1957年10月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之後,錢學森等一些著名科學家建議開展中國衛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也就是中國“二彈一星”的開始,當時國內的科技水平非常低,全國高端科技人才聚集在“二彈一星”項目中,華中工學院作爲剛成立的地方性院校實力並不強,然而歷史的機緣,爲華中工學院迎來了一次逆襲,也成就了朱九思老院長的美譽,當大躍進結束後的混亂期,華中工學院在朱九思老院長的帶領下,不僅做到穩定了教師隊伍,同時還從全國各地引進大量優秀人才,當時藉助武漢特殊的地理位置,朱九思從火車站接下來的高校教師就有幾百名,當國內高教系統恢復後,華中工業大學成爲當時損失最小,發展最迅速的高校,華中工學院的學科得到壯大,不再僅僅是機械和電氣專業,學科變得越來越綜合。在90年代的一次國家級的高校評選中,華中理工大學研究生院12項指標中有6項位居全國高校前十,甚至在博士研究生論文人均數據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真正逆襲的開始

華中工學院雖然在上世紀90年代有過輝煌的歷史,主要是特殊歷史的因素,隨着全國高等教育系統的逐步恢復,華中工學院由於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原因,綜合學科實力並不強,加上朱九思老院長在1979年出訪日本、美國、加拿大的經歷,當時就希望華中工學院能建設爲綜合性高校,也就是這個信念,讓華中工學院頂住被武漢大學吞併合校的壓力,在2000年通過合併具有百年曆史,當年衛生部直屬的同濟醫科大學,完成綜合實力的提升,雖然武漢大學當年合併的武水、武測等211工科強校,然而華中科技大學的工科依舊佔據優勢,加上醫學學科的整體水平提升,讓華中科技大學有了綜合學科實力超越武漢大學的底氣。如今華中科技大學工科實力依舊實力雄厚,文科實力也非常強,例如新聞傳播學和復旦大學並列全國第二,在醫科的助力下,理科也有飛速發展,其中物理學科已經和武漢大學平起平坐。這也是爲何華中科技大學在全國的綜合學科排名中超越武漢大學的原因之一,已經完成真正的逆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