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果我們能奪回西奈半島10釐米的土地,絕不後退,就可以改變一切!”

命運抉擇

“非洲雄獅”納賽爾在第三次中東戰爭兵敗之後離開了人世,阿拉伯世界失去了他們的領袖,瘦削堅毅的薩達特接替了納賽爾的位置,納賽爾瘦削的身板需要撐起整個阿拉伯世界

▲納賽爾舊照

薩達特時代的埃及正處在一個風雲變幻,局勢發生劇烈變化的時期,薩達特就這樣站在了歷史變革的十字路口。如果說薩達特不去下定決心發動第四次中東戰爭,那麼西奈半島就會徹底被以色列拿在手中,以色列就會徹底變成一個擁有戰略縱深的中東大國,到了那個時候,阿拉伯世界再想要翻身,就難如登天了。趁着以色列立足未穩去和以色列展開大戰,是最好的機會

▲穆巴拉克與薩達特

所以,阿拉伯世界面臨着一個微妙的歷史時機,如果勇敢地向前邁一步,就有可能一掃頹勢,改變面對以色列一直以來的劣勢局面。如果阿拉伯世界在之前的失敗以後,心生膽怯,向後退卻了,那麼迎來的必將是更加慘重的失敗,在以色列的壓制之下可以說是永世不得翻身了。

▲以色列風景

在阿拉伯世界的另一邊,以色列的上空也有一片烏雲慢慢地飄了過來,那就是美國對待自己態度的慢慢轉變,在以色列奪取了西奈半島以後,以色列成爲了一個具有戰略縱深的“中東小霸王”,已經不再是對自己言聽計從的小弟了,這一點讓美國非常有危機感。美國和以色列的戰略同盟開始因爲以色列實力的變化產生了瓦解的趨勢,美國非常需要在一次的劇烈變化,自己好利用這一次變化來做文章。

破釜沉舟

這一次戰爭似乎是帶有着一種些許悲壯的情懷,埃及爲了奪回西奈半島而奮力一搏,在埃及人的眼中,奪回西奈半島不僅僅是關乎於埃及的尊嚴,更是關乎於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尊嚴。到底是在戰爭中一雪前恥,揚眉吐氣,還是在一次失敗,徹底地跌入谷底,埃及人正陷入了哈姆雷特式的迷思之中,這個抉擇需要每一個埃及人去做出選擇,這是全體阿拉伯的考驗。這一次第四次中東戰爭,有一個極爲重要的轉折點,那就是埃及的領袖薩達特和蘇聯之間關係的決裂,每一條關乎蘇聯的變化必然會牽動着美國的利益,這也是冷戰格局之下最爲詭異的一直一種關係鏈。因爲蘇聯的最大矛盾其實是在內部而不是在外部,所以蘇聯並不想讓埃及分散他的經歷,但是蘇聯的冷漠對於薩達特來說意義重大。

▲第四次中東戰爭

如果說薩達特在這一次選擇了退讓,不僅僅是丟掉了原有的土地,就這樣將西奈半島拱手獻於以色列,不僅僅會損失自己的根本利益,讓以色列成爲地區內一個極其強大的國家,更重要的是,如果埃及在這個時候退後一步,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心氣兒就會被打壓下去,僅剩的一點民族自信心就會喪失殆盡。

如果到時候要是還想要翻盤,那基本上就是癡人說夢了,而且自己的老前輩納賽爾一生所奮鬥的阿拉伯之夢就會徹底灰飛煙滅,埃及會徹底喪失自己的戰略主動權。這種萬劫不復的戰略處境是薩達特絕對不想看到的,但是這個關鍵的抉擇也是薩達特所必須要面對的,這個時候,他就是埃及的最高領袖,這個決定只能他來下。更何況這個時候,埃及的經濟已經陷入到了困境,整個國家搖搖欲墜,如果這次戰爭不能夠勝利的話,內亂就不可避免了

▲第四次中東戰爭

薩達特選擇了向前一步,破釜沉舟。第四次中東戰爭就這樣開始了。

戰爭的一開始,阿拉伯聯軍取得了難得的勝利,阿拉伯聯軍已經太久沒有在和以色列的交鋒之中品嚐過勝利的滋味了,這一次勝利,對於整個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都有着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那就是阿拉伯國家並不是不能夠取得勝利,阿拉伯國家並不是和以色列的實力有着天差地別的實力差距,以色列在中東戰爭中的不敗金身也是可以被擊破的,並沒有那麼不可戰勝,那麼令人膽寒。

樂極生悲

爲了第四次中東戰爭,薩達特可以說是煞費苦心,精心準備了這一場戰爭,薩達特立志要一雪前恥,打敗以色列,讓阿拉伯世界重新找回信心,以色列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第四次中東戰爭地圖

但是隨着時間的慢慢推移和戰爭的發展,阿拉伯聯軍並沒有一鼓作氣,有了一點兒高開低走的以爲,阿拉伯聯軍開始一點一點地失去了原本勢如破竹的戰爭鋒芒,開始不能像是戰爭初期那樣勇往直前了。在另一方面,看到中東地區戰端再起,美國大喜過望,美國人意識到自己的機會又來了,美國立刻啓動了對於以色列的戰爭援助,開始準備救援以色列,再一次獲得了美國的武器和資金支持加上在政治上的撐腰,以色列又一次擺脫了頹勢,開始了自己的反攻計劃

▲美國總統卡特

在這一次戰爭之中,以色列不僅僅在中東地區站穩了腳跟,逆轉了一開始的局勢,不僅僅是保住了西奈半島,更是一舉反攻到了埃及本土,甚至以色列的軍隊距離埃及的首都開羅是近在咫尺,以色列甚至開始計劃要吞併埃及,成爲中東世界最大的霸主。

▲薩達特與卡特

地四次中東戰爭在戰場上又一次以以色列的逆天改命,逆轉取勝而告終,這一次看上去和之前三次的中東戰爭是一樣的,都是以色列取得了最後壓倒性的勝利,但是這一次和之前三次完全不一樣,這一次整個局勢發生了變化,以色列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場戰爭之中,他們在戰場上取得了最大的勝利,在戰略上卻遭遇了最大的潰敗

因爲這一次,美國又一次的翻臉了。

參考資料:《冷戰史》《馬背上的聖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