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教育培訓巨頭們,在疫情常態化後,開始重新思考出路。

公考培訓龍頭中公教育上市以來,首次發佈定增募集資金計劃。

11月23日,中公教育發佈公告稱,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總額不超過60億元。本次非公開發行在懷柔進行學習基地建設項目,經營規模將進一步擴張。

據悉,中公教育擬在北京懷柔建設的學習基地主要用於招錄考試、考研和職業技能訓練等封閉班學員的集中培訓。

項目落成後,預計能爲學員提供包括學習、餐飲、住宿等在內的一攬子綜合服務,項目新建教學、辦公、生活等建築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最高可同時容納2萬名學員。

中公方面表示,相較於早前學習基地所採用的租賃方式,此次自建學習基地將有利於降低營業成本,提高公司毛利率。

此前,中公大部分的培訓場地通常是與協議酒店開展長期合作,以約定的協議價格租入酒店的會議室和客房以開展封閉班。

就此《長江商報》記者江楚雅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爲:

對於教育機構,無論線上線下,目前都在探索新的路徑,有的選擇線上線下一體的OMO模式,有的則選擇加大線下基礎設施走向真正的“學院派”,其目的都是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特定位和護城河,跳出過去簡單考前培訓或簡單將課堂搬到線上的路數。

中公教育選擇的是在線下形成自己的基地,用越來越正規的學院派模式,形成和其他教育培訓機構的差異化,不排除未來真正成爲一個高中低端搭配的標準學院,而非單純補習機構的可能。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新東方,昔日也是與中公走類似路數的教培巨頭,近期也動作頻頻。

日前,新東方在港交所掛牌二次上市,發行價爲1190港元,首日早盤高開約16%,成爲港股歷史上首支千元股。截至11月13日收盤,新東方股價1320港元,總市值約爲2229億港元(約合1898億人民幣)。

此次上市,新東方的意圖同樣明確,和中公教育一樣,融資來拓展自己的新戰略。

與中公教育押寶線下資產的路數不一樣,新東方則是用OMO模式,想要打穿另一處壁壘。

新東方的港股招股書顯示,公司於2014 年開發並推出 OMO 系統,將其作爲標準化數字課堂教學系統,以將公司的線下教材及教育資源數字化。

據其官方介紹,依託自身開發且不斷成熟的OMO模式,新東方逐步實現了城市下沉。

截至2020年5月31日,公司的實體網絡覆蓋91個城市,包括104所學校、1361個學習中心及12家書店,擁有新東方在線、東方優播及多納等知名品牌。

所謂OMO,並不是一個新鮮事,較之2014年新東方的概念定位,其實現在的OMO重新定義,改爲學習過程的線上線下融合。

今年以來,新東方將線下業務與線上業務搭建,完成向線上業務的轉移。

據新東方招股書顯示,此次全球發售募集所得款項的40%將用於技術投資(包括大數據分析及AI技術)以及改約,30%用於業務增長及地區擴張。

兩大教培機構頻頻動作,也是因爲年景。

國內教育培訓由於今年新冠疫情影響,其在線教育部分曾經一度出現高爆發,但也由此暴露出大量的問題,使得本身作爲課堂教育的輔助教培存在的在線教育,在過快的用戶增長和被普遍拉低的用戶體驗(其中新增用戶不適應網絡教學的原因較多),使得其在新冠疫情常態化之後開始極速回落。

同時,線下教培在上半年儘管遭遇寒冬,但由於在線教育的短板爆發,反而讓許多用戶在疫情常態化後,迴歸線下,並形成了深度黏性。

這就形成了兩種路線的分叉。

加上投創領域對其過熱發展開始冷靜思考、業內同質化競爭的加速,因此,有能力登陸股市的教培企業,有必要從股市上獲取進一步拓展的資金,來解決自身走向差異化的戰略資金需求。

特別是這種差異化,其實最終都是在線下構建更多的場景,而不僅僅是繼續停留在把課程搬到網上的輕模式。

兩種路線的分叉,也僅僅在於,到底在線上還是線下,投入比重更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