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最壞的情況做打算,也爲最好的機會做準備。

正解局出品

最近,孫正義及其公司軟銀做了一件大事,出售了約800億美元的資產。

孫正義,正解局的讀者應該不陌生。

這位風險投資人最廣爲人知的事蹟,便是在阿里巴巴創業初期,投資了2000萬美元。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時,獲得了3500倍(700億美元)的回報。

孫正義與馬雲

除了阿里巴巴,孫正義還投資過雅虎、新浪、網易等公司。巔峯時期,還做過3天的世界首富,被稱爲投資奇才。

孫正義爲什麼現在要出售資產,囤積現金?

孫正義的解釋是,“在接下來的兩三個月裏,任何災難都有可能發生。”

軟銀最初的目標是出售大約400億美元的資產,但最終的出售規模達到約800億美元,這些錢可用來應對“最壞情況”。

簡單地說,孫正義感受到了危機。

危機,既來自內部,也來自外部。

內部說的是軟銀的經營危機。

孫正義因投資阿里巴巴一戰封神,但是,一個人的好運氣,似乎總是會用完的。

近十年來,軟銀的投資,都算不上成功。

2019年財年,軟銀淨虧損70億美元,這是軟銀15年來首次年度淨虧損,也創下了1994年上市以來最大的虧損。

軟銀上市以來的股價走勢

今年的日子也不好過。有數據顯示,軟銀投資88家公司中有26家估值上升,47家估值下降,其中約15家公司將走向破產。

出售資產,亦是優化資產。有的虧損,就及時止損。有的不賺錢,索性就賣掉。

比如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將半導體公司ARM出售給英偉達,出售T-Mobile約200億美元股份,爲的便是囤積足夠的現金,防止資金鍊斷裂。

外部則是疫情帶來的全球性風險。

早在今年3月,孫正義就在推特上寫道:

我對疫情的前景感到擔憂。

即便是疫苗研發成功在望,孫正義依然悲觀:

當然疫苗就要來了,可誰知道今後兩三個月會怎樣呢?

孫正義的擔心,不無道理。

其一,全球的疫情,沒有減弱的趨勢。

截至11月18日,國外已累計確診56022300例,累計死亡1341956例。

最關鍵的單日新增病例,屢創新高。

這意味着,短期內,疫情看不到減緩的趨勢。更爲要命的是,即將到來的流感季,可能會引爆新一輪高潮。

其二,疫苗的作用,值得懷疑。

這裏不是懷疑疫苗本身的效果,而是有多少人能夠打到疫苗,有多少人願意打疫苗。

疫苗的普及,需要一定的時間。在《70億人苦等疫苗救命,爲什麼還有人反對疫苗?》一文中,我曾介紹西方的反疫苗思潮。這些人很可能不願意打疫苗。

如果疫情持續,那麼,在疫苗普及之前,全球很可能迎來第二次封閉。

這無疑將衝擊本已脆弱的經濟。

某種意義上,疫情帶來的風險,是可預測的。但是,疫情帶來風險導致的次級風險,卻是未知的。

這恰恰是孫正義最擔心的。

儘管孫正義沒有具體說明未來幾個月內可能發生怎樣的“大事”,不過他舉了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的例子。

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引發蝴蝶效應,引爆全球金融海嘯。

雷曼兄弟破產

疫情爆發至今,已過去近一年。全球經濟雖大受影響,幸而元氣未傷。

但是,只要疫情持續,全球經濟就在不斷地向一個危險的臨界點逼近。

這個臨界點什麼時候到來?誰是那隻蝴蝶?

沒人知道,孫正義也不知道。

孫正義出售資產,囤積現金,是爲最壞的情況做打算,也是爲最好的機會做準備。

一旦危機來臨,全球資產貶值。孫正義持有800億美元,便可以抄底優質資產。

這是一個商人的兩手準備。

作爲普通人,我們也要未雨綢繆。

保障生活,無外乎收支兩條線。

收入方面,觀察觀察自己的行業,留意下自己的工作,有條件可以開闢第二戰線,確保收入穩定。

支出方面,盤點家庭花銷,適當地減少支出,多攢點錢。

作爲浸淫投資幾十年的投資人,孫正義掌握的信息遠超於普通人。他的行動,必然有其內在的邏輯。

千萬別等冬天到了,再準備棉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