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她媽在欽州”,楊氏無奈上熱搜

文:枯木

最近,廣西靈山縣火了,一則縣政府紅頭文件的發佈,立刻讓靈山縣飛上熱搜,該文件標題爲“靈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成立《武則天她媽在欽州》歷史文化研究工作組的通知”(如下圖),先不說工作組陣勢豪華,人大主任掛銜,宣傳部長領隊,且規模宏大,爲之設置辦公室和4個工作組,只其工作組名字“武則天她媽在欽州”一句,就足夠顯得滑稽和噱頭十足,因而一經發布,立刻引起熱議。

我們也暫且先不談該文口語和書面語亂用,也不講該縣工作人員公文書寫水平如何,至於是否搞噱頭蹭熱點姑且擱置,我們就先從歷史角度,來討論一下,看看武則天她媽和廣西靈山縣甚至欽州市能不能拉上些許瓜葛?

作爲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武則天是近些年炙手可熱的影視劇和網絡小說的大IP(Intellectual property),其打擊門閥、扶植庶族,整頓吏治、拔擢賢才,輕徭薄賦、與民生息,安邦定國、發展文化等方面,都有卓著成效。然而可悲的是,大多數作品並不是突出其文治武功,而是劍走偏鋒,炒作的往往是八卦豔史花邊消息,諸如唐太宗唐高宗父子聚麀、面首爭寵、奪嫡殺女、貶逐牡丹等逸聞野史,以此來博人眼球。

武則天何許人也?歷史並無爭議,從《隋書》、《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所有史料,都確切指出武則天籍貫,諸如《舊唐書·卷六·本紀第六·則天皇后武瞾傳》:“則天皇后武氏,諱曌,幷州文水人也。父士彠,隋大業末爲鷹揚府隊正。”,《新唐書·本紀第四·則天皇后傳》:“則天順聖皇后武氏諱珝,幷州文水人也。父士皞,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雖然略有差異,不過可以肯定,武則天是幷州文水人(山西文水縣)

那麼,關於武則天父親武士彠及其祖輩,是不是經歷過搬遷呢?由武則天時期宰相李嶠撰文的武則天父親生平的《文苑英華·卷八百七十五·攀龍臺碑》,有詳細介紹:“大周無上孝明皇帝,諱某字某,太原濰炫人也。其先出自周平王少子,有文在其手曰武,因以姓氏,居沛之竹邑,晉尚書僕射開府儀同三司薛侯孩其後也。六代祖洽,仕魏,封於晉陽,食採濰炫,子孫因家焉。

可見,武氏出自姬姓,自兩晉南北朝時期就被封於晉陽(山西太原),食邑爲濰炫,世代居住在山西。至於濰炫,在武后時期名相張說撰寫河東裴行儉的《贈太尉裴公神道碑》中,有“次子延休,幷州濰炫令”,濰炫則應該是太原附近的一個縣,結合新舊唐書,那麼應爲唐代文水縣別稱(待考)。即便濰炫不是文水,那麼也不會在幷州(山西太原)轄制之外,可以肯定是山西人。

武則天籍貫是山西幷州,和遠在五千裏之遙的廣西欽州,自然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即便是再厲害的歷史學家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胡說八道。於是靈山縣就動了腦筋,從武則天的母親一系上是不是能拉扯上關係?這大概也是“武則天她媽在欽州”的主要出發點吧。那麼,武則天母親又是誰?

關於武則天母親楊氏,歷史記錄不多,似乎可以瞞天過海,牽強附會,生拉硬扯,不過,真的去查一下資料就會發現,還是有不少史書記載楊氏世系和祖籍的資料,並且從結果來看,楊氏和欽州也沒有半毛錢關係,我們就來看看歷史如何記載。

《舊唐書·卷第一百八十三·列傳第一百三十三·外戚》:“初,士彠娶相里氏,生元慶、元爽。又娶楊氏,生三女:長適越王府功曹賀蘭越石,次則天,次適郭氏。士彠卒後,兄子惟良、懷運及元爽等遇楊氏失禮。及則天立爲皇后,追贈士矱爲司徒、周忠孝王,封楊氏代國夫人。賀蘭越石早卒,封其妻爲韓國夫人。尋又加贈士矱爲太尉,楊氏改封爲榮國夫人。”《新唐書·本紀第四·則天皇后傳》:“考士皞(彠)爲太師、魏王,妣楊氏爲王妃。”

從上可以看出,武則天父親武士彠曾娶兩任妻子,第一任相里氏,生子楊元慶、楊元爽,第二任妻子楊氏,生三女,武則天爲次女。關於武士彠娶楊氏,則是唐高祖李淵做主。因爲李淵在起兵以前,武士彠擅於貨殖,富甲一方,善於結交,李淵多次在其家修整,如《舊唐書》:“武士彠,幷州文水人也。家富於財,頗好交結。高祖初行軍於汾、晉,休止其家。”《新唐書》:“武士彠字信,世殖貲,喜交結。高祖嘗領屯汾、晉,休其家,因被顧接。”

李淵非常感激武士彠的資助,因而在武士彠第一任夫人去世後,便爲其擇偶,親自主婚。《攀龍臺碑》:“時帝先缺中闈,高祖親爲求偶,謂帝曰:‘隋納言遂寧公楊達,才爲英傑,地則膏腴。今有女賢明,可以輔德,秦晉之匹,不能加也。’於是特降綸言,俾成姻對,高祖自爲帝婚主。”因而,武則天的母親楊氏,是隋朝納言遂寧公楊達的女兒,這也是非常確切的。

那麼,楊達又是何許人?是不是可能和欽州有關?否也!遂寧公楊達,字士達,是隋文帝楊堅的宗室,《隋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八·觀德王楊雄·弟楊達傳》:“觀德王雄,初名惠,高祖族子也。父紹,仕周,歷八州刺史、儻城縣公,賜姓叱呂引氏。”,“雄弟達,字士達。”《新唐書·卷七十一·表第十一·宰相世系一·(楊氏)》:“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楊紹,字子安,(楊)定子,後周驃騎大將軍、儻城(陝西洋縣)信公。生四子,士雄、士貴、士達、白澤。”楊達可以追溯的祖先是漢代太尉楊震八代孫楊鉉,依次爲楊鉉——楊興——楊國——楊定——楊紹——楊達(士達)——楊氏

楊達和楊堅是什麼關係呢?《隋書·卷一·帝紀第一》記載了楊堅的世系:“高祖文皇帝,姓楊氏,諱堅,弘農郡華陰人也。漢太尉震八代孫鉉,仕燕爲北平太守。鉉生元壽,後魏代爲武川鎮司馬,子孫因家焉。元壽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寧遠將軍禎,禎生忠,忠即皇考也。”,簡單開列:楊鉉——楊元壽——楊惠嘏——楊烈——楊禎——楊忠——楊堅

我們對照一下楊堅和楊達,二人都是漢太尉楊震之後,並且共同祖先爲楊震八代孫楊鉉,從輩分上來看,楊達是楊堅的族叔父,那麼,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則和楊堅同輩,是楊堅的族妹。而唐高祖李淵的生母和楊堅的生母是親姐妹獨孤氏,所以李淵和楊堅是表兄弟。那麼武則天的母親也和李淵是表兄妹的關係,武則天則和唐太宗李世民同輩(需要說明當時女子是不論輩分的)。

從以上可以看出,武則天母親楊氏,籍貫是弘農郡華陰(陝西華陰市)人,並且從世系上來追溯,一直沒有搬遷或者遷移外地,直到嫁給武士彠,來到幷州(太原)。那麼,武則天從父系上講,籍貫是幷州文水(山西文水縣)人,從母系上來說,其母是弘農郡華陰(陝西華陰市)人,而山西、陝西,和廣西有幾千裏之遙,似乎很難能拉上關係。

然而,廣西靈山縣很聰明,他不說武則天的籍貫,也不說武則天母親的籍貫,而是來了一個“武則天她媽在欽州”,這個“在”可以引起人們誤解(大概是故意),以爲是探討籍貫,然而一旦你要指摘,他們則可以說成楊氏曾經“視察”過廣西欽州,所以似乎是玩了一個文字遊戲。可是,有沒有記錄武則天母親楊氏去過欽州呢?我們知道過去嫁夫隨夫,看看武士彠的任官經歷,就知道有沒有。

《舊唐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八·武士彠傳》記載,李淵起兵時,武士彠曾經任職行軍司鎧、大將軍府鎧曹。李淵平定京城後,拜光祿大夫,封太原郡公。武德(618年—626年)中,累遷工部尚書,進封應國公,又歷利州(四川廣元)、荊州(湖北荊州)都督。貞觀九年(635年)卒官,贈禮部尚書,諡曰定。《新唐書》同上,看得出武士彠任職很簡單,基本上是山西太原(幷州)、陝西西安(長安)、四川廣元、湖北荊州四地,最後死在任上。

而廣西欽州是哪裏?欽州,古稱安州,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朝統一嶺南,置南海、桂林、象郡,欽州市屬象郡轄地。南北朝宋代時期置宋壽郡,梁代設安州。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安州爲欽州,《欽州縣誌》:“開皇十八年,改安州爲欽州,取欽江爲名。”唐武德五年(622年)改甯越郡爲欽州總管府。可以看出,欽州和幷州、長安、利州、荊州不但距離甚遠,而且也沒有什麼聯繫,那麼,武則天不論從父親還是母親來講,都和廣西拉不上關係的,更何況是小小的靈山縣?!

那麼,爲何靈山縣會出臺紅頭文件,成立《武則天她媽在欽州》工作組呢?恕筆者魯鈍,實在是敲破腦袋也想不出原因,大概是靈山當地有高人吧,或許能編出來新的歷史書或故事,把武則天母親籍貫從陝西華陰搬到廣西欽州,反正現在有高鐵,很快就到!而或演繹一下武士彠和楊氏在廣西喀斯特地貌的“纏綿愛情”吧!畢竟作爲荔枝之鄉,武則天和她媽作古後,再過幾十年楊貴妃就要“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道荔枝來”反正流行穿越,正好乾坤大挪移

可見,靈山縣爲了武則天母親興師動衆,大概是受到當前流行庸俗粗俗低俗影視劇的影響,潛移默化,興之所至,放着大好的旅遊資源和美麗環境不說,拍個腦袋,紅頭文件就此下發,領導帶頭,專家隨後,閉門造車,緣木求魚,別說武則天母親,就是把武則天父親武士彠搬到廣西也很難說,甚至唐朝都城就在欽州也有可能!只是不知道這些古人會不會在陰間罵娘?

最後提點建議,你靈山成立工作組也罷,這個是你們父母官的能耐和權力,不過希望製作公文的工作人員,用點心,走走腦,你好賴用點書面用語,作爲官方文書,講究的嚴肅性和嚴謹性,你成立辦公室工作組,用“武則天母親在欽州”也能說得過去,可是你偏偏要用口語“武則天她媽在欽州”,怎麼看都有點罵人的意味,是不是很滑稽?

2020/11/23榆木齋

參考資料:

《文苑英華·卷八百七十五·攀龍臺碑》

《贈太尉裴公神道碑》

《隋書·卷一·帝紀第一》

《隋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八·觀德王楊雄·弟楊達傳》

《北史·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

《舊唐書·卷六·本紀第六·則天皇后武瞾傳》

《舊唐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八·武士彠傳》

《新唐書·本紀第四·則天皇后傳》

《新唐書·卷二百六·列傳第一百三十一·外戚傳》

《新唐書·卷七十一·表第十一·宰相世系一·(楊氏)》

《冊府元龜·卷三百四十五·將帥部·佐命第六》

《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