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始终坚持陆海统筹,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实现海洋环境高水平保护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我市首个以红树林为主题的生态湿地公园——位于翔安的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

刚刚举行的2020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暨海洋发展大会上,展示了一张全市海洋经济的发展版图,翔安正是我市三大海洋产业集聚区之一;而在大会勾画的未来海洋经济发展蓝图中,被寄予厚望的“两港一区”三个海洋产业增长极中,位于翔安的就有两个。

翔安,向海而生——这个全市最年轻的行政区三面环海,海域面积134平方公里,占全市39%,海岸线长约80公里,占厦门市海岸线总长的32.05%。一直以来,翔安致力于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动山海交融,全区经济也因此得到加速发展——翔安,因海而兴。

未来,在全市海洋经济的发展中,翔安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岛外大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翔安进一步探索蔚蓝海洋,着力建设“一核引领、两翼拓展、多点融合”的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坚定不移当好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主动融入建设海洋强市的生动实践,为探索“人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贡献翔安智慧,为厦门建设“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提供翔安独有的硬核支撑。

打造蓝色引擎

增强发展动能 加速构建海洋经济产业体系

大会上,翔安区共签约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项目涵盖了智慧海洋、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现代渔业、科研平台等海洋经济产业的各方面。

2020年,按照中央环保督察部署要求,翔安全区海域养殖完成退养工作,休闲渔业、现代种苗业、水产品深加工和现代渔业物流业等都市渔业规模不断壮大;海洋生物、海洋新材料产业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等蓬勃发展。

一直以来,翔安区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抓手,打造“蓝色引擎”,推动全区海洋经济加速发展——以位于翔安的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为例,自2016年运营以来,累计入驻9批共41个项目,涉及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洋高端装备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会上这些新签约项目的引入与落地,将使已经初具雏形的全区海洋产业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与升级。

未来,我市将建设“三园、两带、两港、一区”的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翔安涉海园区、环湾海洋经济发展带、欧厝渔港、海洋高技术产业园区均在翔安区。翔安区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也必将积极作为。

探索蓝色奥秘

产学研一体化 助力厦门打造“海洋智库”

翔安区签约的六个项目中,就有两个项目是关于科研平台的——其中翔安区与厦门大学、市科技局和市海洋发展局将联手打造海洋科学与技术福建省创新实验室;同时,翔安区还将与省水产研究所、市海洋发展局一起,推动海西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开发工程技术中心在翔安落户并运行——这两个项目将推动翔安海洋科研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更将创造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事实上,这样的“强强联手”在翔安早已是常态,关于海洋的科研创新载体在这片厦门东部的土地上遍地开花,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持续强力地输出技术和人才,全面助力厦门成为南方海洋智库。

在科研平台方面,翔安区目前已经拥有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创新创业基地等诸多平台,为海洋高新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在海洋人才培养方面,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和环境与生态学院等涉海学院入驻翔安校区,翔安区成为海洋新兴应用学科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也在高端海洋技能型培训方面为海洋经济发展进行人才培养。

与此同时,翔安还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产业园的集聚效应,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培育壮大海洋信息与数字产业,促进大数据服务于海洋经济发展。

守护蓝色家园

保护开发并重 推进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翔安约80公里长的海岸线上,沿岸入海排口有着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为此,翔安区率先创新“排口长”制,凝聚部门合力,将河长制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直接引入到入海排口治理工作中。

如今在45个入海排口,都设立了公示牌,并明确了每个入海排口的排口长。管理正在长效推进:针对每个入海排口,翔安区坚持“查测溯治管”一抓到底;面对复杂排口,充分运用道管机器人、无人机等科技手段,确保排查溯源彻底;制订“一口一策”方案,实施整改挂图作战与挂账销号……

事实上,这只是翔安全力守护蓝色疆域的一个缩影。翔安区清楚,海洋经济要能够持续发展,保护是第一位的——唯有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能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目标。

截至目前,翔安完成海域养殖清退,同步开展九溪等入海河流综合整治,全面管控海漂垃圾,大幅降低入海污染物总量,建设红树林生态湿地,定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积极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在未来,翔安将始终坚持陆海统筹,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推进海湾、海岛生态保护修复,强化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区域海洋综合管理,实现海洋环境高水平保护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版文/记者 邵凌丰

通讯员 余庆东

本版图/记者 王火炎

来源:厦门日报

0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