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闲居·成长

高令亚

岁月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从我们的身边匆匆流过。青春是一本书,翻过了就不再回头。当我们还站在青春的地平线上欣赏曼妙的晨光时,不知不觉的阳光已经渐渐远去,我们看到的也只是青春的背影。在朗峰湖居住的日子,是我的最好时光,流金岁月。看着孩子青春的面孔和勃发的英姿,我们除了欣喜,还有说不出的丝丝感伤和难忘的记忆。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本厚厚的书,故事很多,却常常不知从何说起。

我们是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的。应该说,我们的孩子很幸福。孩子诞生后,就在我们的羽翼呵护下快乐地成长,从幼年到童年少年青年。成长中,有说不完的故事,太多的记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是希望,是慰安,是幸福。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我们总想给他最好的东西,哪怕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我们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眼睛。我们爱孩子,把自己所有的情意都洒在他的身上。孩子的喜怒哀乐就是我们的喜怒哀乐,为了孩子,我们没有了自我。

孩子承载了家庭的梦想。孩子出世后,我们父母就在盘算着他的未来,期待孩子健康成长,期待孩子将来有出息,能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日子。抚养一个孩子真不容易。在他会说话前,你得天天哄他、逗他。母亲是最了解孩子的。他饿了渴了,就要及时给他吃的喝的;他哭了,你要哄他,和他絮絮叨叨,他乐了,也是你最开心的时候。甭管孩子小,他其实机灵着呢。他也会看你的脸色行事呢。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幕,孩子跌倒时,趴在地上不想起来,总是用期盼的眼神看着你,希望你拉他一把,并且哭哭啼啼的,如果不拉他,过会儿他就会自己努力爬起来。所以,在教会孩子走路时,不要怕他跌倒,不要心疼他,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抗挫力。

当孩子第一次会用嘴唇轻轻触碰“爸爸妈妈”的声音时,你会感觉到怎样的兴奋和惊喜。孩子在成长中,我们做父母的,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生病。在幼年时期,孩子抵抗力较弱,常常会受寒而感冒或咽喉发炎。这时,我们无论在干时候,都要带孩子看医生。附近的医院我们都去过,因为给孩子看病。孩子怕打针、怕输液,小脾气很倔,每次输液时总会闹个不停,孩子累,大人更着急。

说起给孩子看病,那是他在小学四年级时,那天下午,他在学校里忽然肚子疼,特别厉害,当即我就带他到镇上医院。医生检查说,可能是阑尾炎,需要动手术。如果确定是阑尾炎的话,就必须动手术,阑尾手术也只是个小手术。我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就在藕塘住院准备手术。我把情况告诉了爱人,没有想到被爱人狠狠训斥了一顿,她说:“你胆子真大,说手术就手术了,在藕塘手术把握吗?”她的一席话惊出了我一身冷汗,我特别懊悔自己“鲁莽”的决定,可事已至此,也只得在藕塘手术了。那天手术时,我们一家人都来到了医院,静静地等候在手术室门口。医生安慰我们说:“阑尾是小手术,你们不用担心。”我们茫然地点点头,看着麻醉后躺在手术床上的孩子,心里捏了一大把汗。就在手术中,医生剪掉阑尾的那一刻,孩子忽然悸动了一下,好像透不过气来的样子,我在外面身子在颤抖,吓坏了。手术顺利完成,可能还不是阑尾发炎,而是有点绞肠现象。

我们的父母面对自己的幼儿,显得特别有耐心。一遍遍地教他说话,一遍遍地教他走路。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大人盼望孩子早点长大,可孩子真的长大了,我们也渐渐老了。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对一切都陌生又好奇,这就需要我们引导。看到花,你要告诉他;看到鸟,你要告诉他。你教他数数,给他讲故事。在孩子会说话后,我教他背儿歌,背古诗,总希望孩子聪明,有出息。刚开始,他吐字还不是很清晰,但我乐此不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的孩子没有上过幼儿园,朗峰湖距离藕塘有一段距离,不方便,我们就放弃了让孩子去幼儿园的想法。就在孩子正式上学前,我在家教孩子学拼音,学汉字,学算术,还特地做了块小黑板。那块小黑板可立了功了。孩子舅舅家的小孩和小姨家的小孩,暑假时也放在他外婆家,这样,我每天会抽出时间教这三个孩子。由于我的引导,孩子们早早地会数数、认字和认拼音呢。现在,这些孩子都上了大学。在我的孩子上了小学后,母亲让我把小黑板带到街上,因为,我的几个外甥外女也在我母亲那儿,母亲说,她可以教孩子一些简单的东西。这样,小黑板就有了用处。

孩子上学前班,就等于开始上学了。这上学第一天,对于孩子和我们都很重要。我们已早早地为他准备好书包、铅笔盒等。我和爱人一起送他到学校。报名注册后,孩子进了教室,我们在外面看着他,担心他……孩子初上学时,学习的东西往往很少,但我们做父母的常常煞有介事,对他的学习看得很重。每天学习的东西,让他一遍遍读,一遍遍写,唯恐他落后别人。孩子那么小,而我们头脑里的竞争意识早就占了上风,期待孩子是怎样地突出。孩子很聪明,在班级表现优秀,这让我很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往往很强,孩子拿了奖状,我们会炫耀和欣喜。

为了提高孩子成绩,我每次在学期开始,都会给他买来一两套试卷让他做。这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负担。孩子不是很情愿,但面对我们的压力,也没有办法。看出来,孩子不大高兴。

我们对孩子,过分看重成绩,却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难怪说,孩子越大,与父母的话就越少。这固然与孩子的年龄有关,但是,我们家长不能与孩子平等对话,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可我们却剥夺了给他们自由的时间。

小学四年级时,孩子参加了学校的奥数培训,我还特地从书店里买来了教材,按部就班的给孩子辅导,主要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奥数的题目不简单,这对于我也是考验,我需要自己咀嚼透了,才能给孩子上课。不过,这样无形中又加重了孩子的学业负担,我们家长常常是一厢情愿,其实,孩子心里并不乐意,稍稍有抵触的情绪,只是没有明显地表示出来而已。那时,我和孩子上学,是早出晚归,并没有住在学校里。他们老师搞奥数辅导,需要在下午放学后加上一节课,这样,我就一个人静静地在他的教室外面等待,常常天已黑掉。回家时,我们边骑车边聊天,依然觉得悠闲,有孩子的陪伴,路上就不觉得寂寞。

回到家时,爱人已经准备好了饭菜,迎接我们的到来。晚上,我们在一起吃饭,这是最惬意的时刻。因为疲乏,我会常常喝上两杯。晚饭后,我们又各干各的,我备课,孩子做作业,爱人洗碗、收拾家务,一切秩序井然。爱人很贤惠,她说过:“只要你爷俩好好的,忙学习,家务活儿不用你操心。”再说,有这么能干的妻子,家务活儿我也难得操上心呢。

我是做老师的,知道阅读对孩子多么重要,于是,买了一些通俗读物给孩子读。孩子喜欢看童话故事,像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海底世界等,但我以为孩子看书还是少了些。动画片是他的最爱,自幼小到初中时,他都喜欢。以前,电视上播放的动画片极其有限,我就买来了VCD影碟机和动画片影碟,周末时放给孩子看,像猫和老鼠、黑猫警长等,孩子一遍遍看,不厌其烦。他看电视很专注,表情里会流露出幸福的样子。

我的孩子身体较为单薄,缺乏锻炼。就在读小学四年级时,那个暑假,我们根据学校的安排,让他报名参加暑期夏令营活动,活动时间半个月。这个夏令营活动是军训式的管理,在训练期间,孩子不得与家长接触。为了锻炼孩子,培养他自理自立能力,让他健康茁壮成长,我们狠了狠心,就让他参加了。十多天,我们只是在晚上和孩子通过电话,简单询问情况,自然问到孩子能不能受得住,听到孩子说“行”,我们才放下心来。其实,我们在家里每天都在想孩子,担心孩子能不能受得住。记得孩子归来时,我们从车站将他接回,一个印象,就是孩子完全晒黑了,脸膛黑黑的,只露出两只圆溜溜的眼睛。妻子看了很心疼,将孩子搂在怀里。我倒觉得,这是对孩子的一次极好地锻炼,也是一次难忘的记忆。孩子告诉我们训练的课程,列队,敬礼,军体操。我们就叫他表演军体操给我们看,一招一式,像模像样的,我们很欣慰。

后来,孩子读了初中,学习任务更加繁重,我们对他的要求也一刻不放松。这样,孩子玩的时间就很少了。三年初中,他额外的做了我给他买的很多试卷。就在他考上滁州中学时,孩子跟我说:“爸,其实你给我买的试卷,我一点都不想做。”是的,我们的孩子太累了。家长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期望值太高,给孩子压力太大。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报名参加各样的兴趣班,像什么舞蹈班、钢琴班、美术班等,有的同时参加几个,孩子分身无术啊,我们家长也身心疲惫。在我看来,培养孩子的兴趣无可非议,关键是要根据孩子的特长,让孩子轻松愉悦地学习,而不是强加。我的孩子从小喜欢画画,我给他买来水彩和蜡笔,让他有时间自己画着玩,他挺认真的,画得也挺好。只是后来因为学习,这些兴趣已经丢掉了。

在学习的路上,孩子还算一份风顺,顺理成章的考上大学,似乎没有让我们多费心。说起来很简单,一笔带过,谁都知道这里面的艰辛。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在学业中付出的汗水和泪水无法估量的。高中三年,我的岳父母陪读,付出很多,悉心照料饮食起居;孩子这三年,很刻苦勤奋,我们看到他一步一个脚印在走,看到他的进步。

我们的孩子很幸运,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作者档案:高令亚,笔名天都峰,安徽定远人。中学高级教师,定远作家协会会员。《天都文学》微刊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编辑《都市头条·天都文学》诗词散文等专栏。《今日头条》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认证。《博客中国》认证专栏作家。《江南文学》签约作家,《楚天风华》微刊主编,《江淮诗歌》常务主编,《定远文学》编委成员。《江山文学·淡雅晓荷》编辑。平时爱好写作,数篇诗赋发表于《齐鲁文学》《安徽诗歌》《滁州日报》《新滁周报》等媒体。作品收入于《山东诗刊》《中国风》《暮雪诗刊》《中华诗赋》等纸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