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70年前,志願軍在彭德懷元帥的率領下奔赴朝鮮,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正式揭開。在志願軍參戰之前,美第10軍在300多艘軍艦和500餘架戰機的掩護下,於朝鮮南部的仁川成功登陸。隨後第10軍從朝鮮軍隊後方發起突襲,朝鮮軍隊腹背受敵,損失慘重。在志願軍參戰後,以往所向披靡的聯軍被志願軍打的措手不及,更讓麥克阿瑟“一個月結束戰鬥,回家過聖誕節”的美夢徹底破碎。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們憑藉頑強的戰鬥意志和靈活的戰術應用,徹底展現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更打出了多場可載入史冊的經典戰役。例如,在與聯軍首次交鋒的雲山戰役中,志願軍第39軍面對美軍王牌部隊沒有絲毫畏懼,最終將號稱160年來未嘗敗績的美陸軍騎兵第1師徹底擊潰,該師第8團被全殲,被迫取消了番號。後來美國參戰老兵曾回憶道:“雲山?我的上帝,那是一場中國式的葬禮。”

1953年7月27日,朝鮮戰爭雙方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標誌着朝鮮戰爭的結束,但停戰協定並不等同於和平協議,因此雙方仍然保持着戰時狀態。爲保護勝利的“果實”不受侵犯,在停戰協定簽訂後,只有一部分志願軍回國,在1956年之前,還有約44萬志願軍留在了朝鮮。在朝期間,志願軍們積極的幫助朝鮮進行戰後重建工作,據統計,截止到1957年,志願軍共幫助朝鮮修建了432座公共建築、283所學校和27000餘座民房,爲朝鮮快速恢復正常生活秩序做出了重要貢獻。

到1958年,朝鮮國內已基本恢復正常秩序,且朝鮮軍隊也恢復了元氣,具備了應對侵略的實力,所以志願軍也在這一年分三批撤出了朝鮮。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志願軍大部隊已經回國,但在朝鮮半島中西部的板門店,仍有一小批志願軍常駐於此,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紅領章的是志願軍代表

朝鮮停戰協定全稱爲《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一方與聯合國軍總司令另一方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這就表明志願軍也是停戰協定的簽署方,於是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是由志願軍代表團參與組建的,志願軍代表團負責監督停戰協定的實施、指導遣返戰俘、志願軍烈士遺骸的接收等工作。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朝韓雙方趨於穩定,志願軍代表團也由原來的100人縮減至7人,最終在1994年奉調回國,成爲了最後一批迴國的志願軍。

志願軍烈士遺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