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的班主任在家長微信羣裏通知收取費用,並提供了收款二維碼,你會怎麼做?最近發生的這起詐騙案提醒大家,千萬別急着轉賬。

近期,網絡上出現一則報道,涉及“班主任”在家長羣收取費用,而這也讓20多位家長被騙數萬元。事情是這樣的:案發當天,市民王先生看到孩子的班主任小楊老師在微信羣裏通知收取練習題費用共500餘元,並提供了收款二維碼,他當即就掃描二維碼進行支付。不久,另一位家長髮現了異樣,他給小楊老師備註了暱稱,而這個收費的人並不是真的小楊老師。王先生一下傻了眼,這個人微信名和頭像與他經常聯繫的小楊老師一模一樣,怎麼會錯呢?隨後,家長們查看付款記錄發現,收款的是一個二手車行。當家長們在羣裏詢問時,這位“小楊老師”立即解釋說,二維碼是臨時借用別人的,讓大家放心支付。而就在此時,有家長給小楊老師打電話卻並沒有打通,這讓一些家長更是疑慮重重。半個多小時後,小楊老師回電,這才知道原來有人冒充他,以購買學生練習題爲由向家長收取費用。

冒充家長混入家長羣,將頭像和名字換成和老師一模一樣,可是,學生家長進羣需要通過驗證,這個假的班主任是怎麼進羣的呢?小楊老師向警方回憶說,之前有人通過QQ加入他們班的另一個學生家長羣。警方分析,冒充小楊老師的人進入QQ羣后,通過查看羣內成員信息,冒充其中一名學生家長,要到了小楊老師的電話。然後又通過電話查詢添加了小楊老師的微信號,讓小楊老師把他拉到學生家長羣。之後,嫌疑人便在羣內“潛伏”,並把自己的頭像和名字換成和小楊老師一模一樣。最終,嫌疑人選取一天中午小楊老師正在休息時進行作案。經過調查,警方很快將作案的犯罪團伙抓獲。這一犯罪團伙專門利用二維碼進行作案,三個月內的涉案金額高達500餘萬元。

網警提醒:網上轉賬一定要覈實真僞,家長要學會分辨信息真假。學校一般不會在羣內發送二維碼,要求家長通過網絡轉賬的方式支付相關費用。因此,不管是在微信羣還是QQ羣,家長在收到任何掃碼支付費用的消息,切勿急於匯款,一定要直接與老師或校方覈實真僞。此外,學校老師要加強家長聯絡羣的管理。老師需開啓入羣驗證功能 ,並實行實名制,對每一位入羣的成員身份進行審覈,避免陌生人隨意加入家長羣。對身份可疑人員,需儘快清除出羣。

來源:煙臺網警巡查執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