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初代 iPhone 問世,重新定義了手機,開啓了智能手機新時代。

隨後,iPhone 保持着每年至少一更的節奏,直到今天,iPhone 仍然是全球最受矚目的智能手機。

不過,iPhone 雖好,但對很多人來說,價格略貴。

尤其是 2017 年蘋果發佈的 iPhone X 將售價拉昇到了 8000 多元的高位。

儘管蘋果後來對 iPhone 的價格進行了調整,但剛剛發佈的 iPhone 12 mini 起步售價也達到了 5499 元,頂配的 iPhone 12 Pro Max 售價更是接近 12000 元。

可能很多人都會好奇,iPhone 的成本到底有多少。

近日,日本拆解機構 Fomalhaut 發佈了有關 iPhone 12 和 iPhone 12 Pro 的物料成本報告,爲我們估算了 iPhone 12 的硬件成本。

需要說明的是,物料成本只是一臺手機制造成本的其中一部分,其他包括軟件、開發、倉儲物流、組裝生產等等,這些都需要成本。

但這部分成本外界很難量化,我們只能通過 iPhone 12 的硬件規格來估算物料成本。

報告指出,根據對 iPhone 12 系列的拆解可以估算出,iPhone 12 的物料成本大約爲 373 美元,約合人民幣 2453 元。

iPhone 12 Pro 的物料成本爲 406 美元,約合人民幣 2670 元。

僅從物料成本來看,iPhone 12 Pro 的銷售利潤顯然要比 iPhone 12 高出不少。

在 iPhone 12 的物料成本中,佔大頭的依然是屏幕。

另外,今年 iPhone 12 系列支持 5G 之後,高通的 5G 基帶芯片也是成本較高的零部件之一。

iPhone 12 的屏幕來自三星和 LG,三星擁有更高的供貨佔比,每塊 OLED 屏幕的成本約 70 美元。

高通的 X55 基帶芯片成本在 90 美元左右,A14 仿生芯片的成本約 40 美元,內存成本約爲 12.8 美元,閃存成本約 19.2 美元,索尼爲 iPhone 12 提供的攝像頭傳感器成本約爲 7.9 美元左右。

以上這些是 iPhone 12 的主要物料成本。

Fomalhaut 還公佈了 iPhone 12 按地域劃分的零部件供應商物料成本佔比,其中來自韓國供應商的佔比最高,韓國製造的零部件佔到了 iPhone 12 物料成本的 26.8%。

美國供應商的佔比爲 21.9%,日本供應商佔比爲 13.6%,中國臺灣供應商佔比爲 11.1%,中國大陸供應商佔比爲 4.6%,大部分 iPhone 目前仍在中國組裝生產。

物料成本只是 iPhone 成本構成的其中一環,其它比如 iOS 值多少錢這個大家就很難量化。

不過,蘋果的吸金能力也確實很強,根據美國知名市場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去年公佈的數據,iPhone 拿走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 66% 的利潤,吸金能力無人能及。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iPhone 要能再便宜點,就更好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