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四五上海如何強化“四大功能”?這個會議劃出重點

未來五年乃至十五年上海將如何強化“四大功能”?25日召開的這次重要會議劃出重點。

11月25日,上海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上海市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慶祝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決定》、《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全會指出,要着力強化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開放樞紐門戶“四大功能”,鍛長板、補短板,搶先機、求突破,抓聯動、促整體。瞄準前沿、彎道超車,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的“撒手鐧”,提高在世界生產網絡、國際市場體系中的話語權。實施更大力度的人才引進計劃,打造國際一流人才高地。盯牢差距、持續用力,補齊發展受制於人的創新短板、制約活力動力釋放的環境短板、影響生產效率和治理效能的制度短板。在起勢之前落子佈局,在定局之前搶先成勢,佈局打造掌握核心技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和產業集羣,始終把牢功能轉換和能級提升的戰略主動。“四大功能”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要注重統籌謀劃、協同推進,抓好載體、打造平臺,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打造“撒手鐧”

在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中,科技創新是重中之重。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在今年8月的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上海和長三角區域“不僅要提供優質產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要“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

上海市委委員、市科技工作黨委書記劉巖說,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上海要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要補齊短板,加大對基礎研究的重視和投入,努力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在他看來,提高創新能力,最重要的還是人才。“要充分認識人才在未來競爭中的極端重要性,以超前的謀劃,創新的思維,靈活的舉措,加大對高層次人才、拔尖人才及其團隊、青年才俊的引進力度。”

近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試驗裝置項目通過國家驗收。該項目經過5年半的建設和精細調試,建成了我國首臺X射線波段自由電子激光試驗裝置,併成功地研製了射頻超導加速單元。裝置位於浦東新區,將與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上海超強超短激光裝置等組成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設施集羣的核心,成爲我國光子科學研究的國之重器。

目前,全球建成的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僅有8臺,其他7臺分別位於德國(兩臺)、美國、日本、韓國、意大利和瑞士。以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試驗裝置爲基礎,建設的我國首臺X射線波段自由電子激光用戶裝置,將爲我國開展能源、材料、生物等領域科學前沿問題的探索提供強有力的工具;同時,也爲我國繼續開展自由電子激光新原理的探索和驗證、關鍵技術的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實驗平臺。

不只大科學裝置。數據顯示,近年來,上海基礎研究投入持續加大,市財政科技投入呈增長趨勢,其中2016—2018年,市財政科技支出分別爲341.71億元、389.89億元、426.37億元,年均增幅11.7%。

2019年上海科研人員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自然》《細胞》上發表的論文數佔到全國的近三成。上海在國家科學技術獎方面,連續4年獲獎比例超過15%。其中,自2003年以來首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今年5月頒出的2019年度上海科學技術獎,就有43項自然獎獲獎成果,領域較爲集中的是信息科學(9項)、化學(8項)、材料科學(7項),物理、天文、數學和力學等基礎學科共11項,有超過三分之二的自然獎獲獎成果源自破解現實發展中的科學急需。

吸引全球科創人才

《2020年全球科技創新中心評估報告》顯示,上海年度排名位居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百強城市第12位,比2019年上升4位。對比全球其他科創中心,上海還有需要加強的方面。

按照規劃,上海今年要形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而科學家的聚集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區域的科技創新水平。

11月13日,上海舉行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爲主題的“專家會診”,聽取了市科委關於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編制情況,以及上海科創辦關於上海科創中心基本框架建設情況和張江科學城“十四五”規劃後,多位院士專家和企業家,爲打造上海“自主創新新高地”出謀劃策。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說,上海建設科技創新中心要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往“科技、產業、金融三結合”方向發力。上海應加強高端產業的戰略佈局,不能等某個產業成熟了再佈局,而要有前瞻眼光。他認爲,如果到了2035年或2050年,我們的高等教育可以吸引全世界優秀人才到上海來學習,這就是最大的成功。

張江實驗室主任、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李儒新院士說,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作爲一個國家戰略交給了上海,建議在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規劃中進一步做深。“我國提出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就需要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上海應大力發展能源科學。”在他看來,現有的人才政策比較聚焦在“領軍人才”,而對於尚未成爲傑出人才的青年的培養和支持力度還不夠。

中科院腦科學創新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院士說,上海目前在全球科技創新版圖中位列“第二方陣”,要進入“第一方陣”,關鍵在於國際人才的集聚。“上海要成爲國際人才集聚地,特別是要成爲青年創新人才集聚地,併爲他們提供一個好的科研平臺和生活環境。”在他看來,教育是創新的源頭,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一定有好的大學,年輕人來到這裏受教育然後留下來。

上海正在加速吸引全球科創人才。

11月8日,科技部(國家外專局)發佈了2019年“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主題活動結果,上海排名第一,實現“八連冠”。

就在前不久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羅傑·科恩伯格(Roger Kornberg)在開幕致詞時表示,科學無國界,各國科學家、研究機構在應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方面作出的努力,必將成爲國際科技合作的典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將深化與上海的全方位合作,依託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和國際聯合實驗室等平臺載體,邀請各國科學家來滬參與並開展前沿科學研究、貢獻智慧力量。

23日,上海市公開了近日印發的《上海市引進人才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辦法》(下稱《辦法》),相比以往的《試行辦法》,此次《辦法》中將引進人才分爲了高層次人才、重點機構緊缺急需人才、高技能人才、市場化創新創業人才、專門人才和其他特殊人才等五大類,並對相應條件作出了修改。

比如,《辦法》中對重點機構緊缺急需人才的評價標準,與以往規定相比更加梯度化,除了重點機構緊缺急需的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並取得相應學位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創新團隊核心成員等核心業務骨幹外,重點機構所需的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並取得相應學位的人員今後也可以申辦本市常住戶口。

相關文章